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白鸭肉在词典中的解释
báiròu

白鸭肉

拼音bái yā ròu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白鸭肉,是一种中药

    读音:Bái Yā Ròu

    简介:

    【英文名】duck

    【别名】骛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鸭科动物家鸭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as domestica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宰杀,秋、冬季更适宜,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 

详细解释



  • 【原形态】家鸭,家禽。嘴长而扁平,颈长,体扁。翅小,覆翼羽大。用面如舟底。尾短,公鸭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壳、黑褐等不同。公鸭颈部多黑色而有金绿色光泽,且叫声嘶哑。脚矮,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鸭喜合群,胆怯。无飞翔力,善游泳。主食谷类、蔬菜、鱼虫等。

    资源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定型的3个类型为北京鸭、金定鸭(卵用麻鸭)、高脚鸭(卵肉兼用型)。

    【化学成份】肉每100g含水分75g,蛋白质(protein)16.5g,脂肪(fat)7.5g,碳水化物(carbohydrate)0.1g,灰分(ash)0.9g;钙11mg,磷1.45mg,铁4.1mg,硫胺素(thiamine)0.07mg,核黄素(riboflavin)0.15mg,烟酸(nicotinic acid)4.7mg。

    【性味】味甘;微咸;性平

    【归经】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气阴;利水消肿。主虚劳骨蒸;咳嗽;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煨烂熟,吃肉喝汤。

    【注意】外感未清,脾虚便溏,肠风下血者禁用。

    【各家论述】

    1.《纲目》:鸭,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头雄鸭。治虚劳热毒,宜用乌骨白鸭。

    2.《本经逢原》:鹜,温中补虚,扶阳利水,是其本性。男子阳气不振者,食之最宜,患水肿人用之最妥。黑嘴白尾者,治肠胃久虚。葛可久白风膏用之,取金水相生之义。绿头老鸭,治阳水暴肿,《外台》鸭头丸用之,取通调水道之义。

    3.《医林纂要》:鸭(肉)能泻肾中之积水妄热,行脉中之邪湿痰沫,故治劳热骨蒸之真阴有亏,以至邪湿之生热者,其长固在于滋阴行水也。去劳热,故治咳嗽,亦治热痢。

    4.《别录》:补虚除热,和藏府,利水道。主小儿惊痫。

    5.孟诜:补中,益气,消食。消毒热,利水道,治小儿热惊痫,头生疮肿。又和葱鼓作汁饮之,去卒烦热。

    6.《日华子本草》:解丹毒,止痢。

    7.《滇南本草》:老鸭同猪蹄煮食,补气而肥体;同鸡煮食,治血晕头痛。

    8.《本草通玄》:主虚劳骨蒸。

    9.《本草汇》:滋阴除蒸,化虚痰,止咳嗽。

    10.《随息居饮食谱》: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狮积。

    【摘录】《中华本草》 

基本含义

  • 指不守信用的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

  • 白鸭肉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白色的鸭肉”,但在这里并不是指真正的鸭肉,而是用来形容不守信用的人或事物。白色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不吉利的颜色,而鸭肉则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因此,白鸭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守诺言、不讲信用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 白鸭肉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经常违背诺言、不履行承诺的人。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描述一个不守信用的商人、一个说话不算数的朋友,或者一个不守规矩的政府等。

故事起源

  • 关于白鸭肉这个成语的具体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可能是在生活中形象地比喻出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守信用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在中国的使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成语结构

  • 白鸭肉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商人说了很多大话,但最后什么都没做,真是个白鸭肉。2. 他答应帮我修理电视,结果一直拖延,简直就是白鸭肉。

记忆技巧

  • 你可以想象一个白色的鸭子,它看起来很可爱,但是当你想要从它那里得到一些东西时,它却飞走了。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白鸭肉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信用和诚实相关的成语,例如“不打自招”、“言而无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要给我买礼物,可是他没有兑现,他就像是个白鸭肉。2. 初中生:这家公司说要给我提供实习机会,可是到最后他们却不了了之,真是白鸭肉。3. 高中生:政府答应改善环境问题,可是一直没有行动,真是白鸭肉。

拆字解意

白鸭肉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