渎污
拼音dú wū
注音ㄉㄨˊ ㄨ
繁体
基本解释
污秽。 北魏 关朗 《关氏易传·阖辟》:“接物者言之而已,非同之也,故洗濯物心,无所瀆污,谓之洗心。”
基本含义
- 指侮辱、玷污他人的名誉或品行。
详细解释
- 渎污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渎”意为亵渎、玷污,指不敬、不重视,而“污”则意为玷污、弄脏。渎污这个成语形容人对他人的名誉或品行进行侮辱、玷污的行为。
使用场景
- 渎污常用于表达对他人名誉或品行遭到侮辱、玷污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言行不当、不负责任的行为,也可以用于形容诽谤、污蔑他人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渎污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当时秦始皇派遣人员到各地收集古籍,将其焚烧,以便控制思想。这一行为被认为是对文化的亵渎和玷污,因此形成了渎污成语。
成语结构
- 渎污是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恶意中伤是对我的名誉的严重渎污。2. 那些诋毁他人的言论完全是一种渎污行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渎污”与侮辱、玷污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渎污的含义。也可以通过将渎污的发音与“毒物”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渎污相关的成语,如“渎职”、“污蔑”等,以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恶意中伤是对同学名誉的渎污,我们应该保护好彼此的名声。2. 初中生:他不负责任的言行对学校的形象造成了渎污,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困扰。3. 高中生:那些诽谤他人的言论是对社会公正的渎污,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4. 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虚假信息的传播成为了对人们名誉的一种新型渎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