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免
拼音tǎn miǎn
注音ㄊㄢˇ ㄇ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袒衣免冠。古代丧礼:凡五服以外的远亲,无丧服之制,唯脱上衣,露左臂,脱冠扎发,用宽一寸布从颈下前部交于额上,又向后绕于髻,以示哀思。《礼记·大传》:“五世袒免,杀同姓也。” 陆德明 释文:“免,音问。” 孔颖达 疏:“谓其承高祖之父者也,言服袒免而无正服,减杀同姓也。”《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 景公 ﹞迺使男子袒免,女子髮笄者以百数,为开凶门,以迎 盆成适 。”《旧唐书·孝友传·崔沔》:“堂姨、堂舅、舅母服请加至袒免。”《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怎的叫作‘袒免’,就如如今男去冠缨,女去首饰,再繫条孝带儿,戴个孝髻儿一般。”
基本含义
- 指公正无私地宽恕、宽容对待。
详细解释
- 袒免是由“袒”和“免”组成的成语。袒,指把衣袖卷起,露出手臂;免,指免除、赦免。袒免的基本意思是指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宽恕、宽容对待他人,不计较个人得失。
使用场景
- 袒免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能够宽容他人的过失和错误,不计较个人得失。常用于社交场合、教育环境以及人际关系中,表达对他人的宽容和谅解。
故事起源
- 袒免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韩非子列传》中的“公孙龙论法”一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大夫,他在法律上主张宽恕和赦免,认为法律应该以宽容为本,而不是严惩。他认为,对于一些犯罪行为,应该先从人性出发,了解犯罪者的原因和动机,尽量通过宽容和教育来挽救他们,而不是简单地惩罚。这种观点被后人称为“袒免之说”。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袒为主语,免为谓语。
例句
- 1. 他是一个袒免心胸的人,对别人的过失总是能够宽容对待。2. 在处理纠纷时,我们应该以袒免的态度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急于争吵。3. 他对我的错误非常袒免,给了我改正的机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袒免这个成语:1. 将“袒免”拆分为“袒”和“免”,并联想“袒”为露出手臂的动作,表示宽容,而“免”表示免除、赦免。2. 可以将袒免与“宽容”、“谅解”等词语进行关联,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袒免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宽宏大量”、“宽恕”、“宽容”等,以拓展对宽容和谅解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总是袒免我们的错误,让我们有机会改正。2. 初中生:作为一名班干部,我应该以袒免的态度对待同学们的过失,帮助他们进步。3. 高中生:在面对朋友的错误时,我们应该以袒免的心态去理解并宽容对待。希望以上关于“袒免”词语的学习指南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