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蜩
拼音zhěng tiáo
注音ㄓㄥˇ ㄊㄧ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以竿取蝉。承,通“ 拯 ”。《庄子·达生》:“ 仲尼 适 楚 ,出於林中,见痀僂者承蜩,犹掇之也。” 成玄英 疏:“承蜩,取蝉也。” 郭庆藩 集释:“承,读为拯。拯,谓引取之也。”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乌啄蝗歌》:“承蜩之捷犹掇尔,就中尤羡秃尾狼。”
基本含义
- 承接前人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详细解释
- 承蜩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承”意为接受、继承,“蜩”是一种鸟类,又称黄蜩,是一种能够持续鸣叫的鸟。承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接过前人的事业,继续发扬光大。
使用场景
- 承蜩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继承前人的遗志,继续努力发展事业。可以用于表达对接班人的期望和鼓励,也可用于形容后辈继承前人的成果并有所发展。
故事起源
- 承蜩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尽心下》。故事讲述了孟子的一个弟子,名叫承蜩,他非常努力地学习孟子的思想,并且将其发扬光大。因此,人们用“承蜩”来形容继承前人的事业,并将其发扬光大。
成语结构
- 承蜩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承”是动词,意为接受、继承,“蜩”是名词,指黄蜩这种鸟类。
例句
- 1. 他是我们公司的接班人,我对他能够承蜩前人的事业充满信心。2.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继承了前辈的研究成果,并且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突破,真是承蜩有方。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和形象化的方法记忆成语“承蜩”。可以想象一个小鸟承接了前人的事业,继续飞翔,发扬光大。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承蜩类似的成语,如“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等,它们都有类似的含义,都是形容继承前人的事业并继续发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继承了爸爸的绘画才华,他在绘画方面承蜩有方。2.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承蜩前人的事业,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3. 初中生:这位年轻的企业家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并且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真是承蜩有方。4. 高中生:我们要学习先辈的经验和教训,承蜩前人的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