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勺
拼音páo sháo
注音ㄆㄠˊ ㄕ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匏制的舀酒器。古代常用作祭祀礼器。《后汉书·礼仪志下》:“瓦鼎十二,容五升。匏勺一,容一升。”《后汉书·祭祀志上》“天地共犊,餘牲尚约” 刘昭 注引《黄图》:“牲欲茧栗,味尚清玄。器成匏勺,贵诚因质。”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物的形状不正,不成样子。
详细解释
- 匏勺是古代农具,匏是一种葫芦,勺是一种勺子。匏勺形状不规则,不成样子,因此用来形容人或物的形状不正,不成样子。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外表或事物的形状不美观、不规则,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举止不端正。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个人喜欢做匏勺,但他的匏勺做得形状不规则,不成样子。有一天,他的朋友看到了他做的匏勺,笑着对他说:“你做的匏勺真是匏勺!”从此,人们用“匏勺”来形容形状不正的人或物。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房子建得太匏勺了,一点美观都没有。2. 这个画得太匏勺了,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匏勺,以及人们笑话那个做匏勺的人,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形状相关的成语,如“残羹冷炙”、“瓜田李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书包形状太匏勺了,一点都不好看。2. 初中生:这个画的形状太匏勺了,老师都看不懂。3. 高中生:他的穿着太匏勺了,一点都不合时宜。4. 大学生:这个设计的形状太匏勺了,完全不符合人体工程学。5. 成年人:他的言行举止太匏勺了,完全没有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