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谄德在词典中的解释
chǎn

谄德

拼音chǎn dé

注音ㄔㄢˇ ㄉ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谄谀的品性。《晏子春秋·问上七》:“上无骄行,下无諂德。”

基本含义

  • 指为了迎合他人或者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虚假地奉承,违背正义道德的行为。

详细解释

  • 谄德是由两个汉字组成,谄意为阿谀奉承,德意为道德。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为了获取他人的欢心或者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地奉承,违背了道德和正义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谄德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或者迎合他人而不择手段地奉承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政客、商人或者其他追求个人利益的人。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十五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晋国的大夫谄郑为了迎合当时的国君,大肆奉承,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败。这个故事成为了“谄德”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谄德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例句

  • 1. 他为了博取领导的青睐,不惜谄德奉承。2. 这个商人为了谋取利益,常常用谄德的手段来讨好客户。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谄德”与谄媚的发音相联想,同时可以想象一个人虚伪地奉承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吹捧”、“阿谀奉承”等,来加深对于奉承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讨好老师,谄德地夸奖了同学的作品。2. 初中生:她为了获得同学的帮助,不惜谄德地向他求助。3. 高中生:政客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经常通过谄德的手段来获取选民的青睐。

拆字解意

谄德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