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奉讳在词典中的解释
fènghuì

奉讳

拼音fèng huì

注音ㄈㄥˋ ㄏ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谓居丧。《礼记·曲礼上》:“卒哭乃讳。” 陈澔 集说:“凡卒哭之前,犹用事生之礼,故卒哭乃讳其名。”盖父母没,孝子不忍言亲之名,故讳之。后人因称居丧为“奉讳”。 清 钱谦益 《刻古史谈菀目录后序》:“ 谦益 奉讳以还,每发故篋,泪淫淫不忍视。”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鲲溟姪》:“余读《礼》家居,姪亦奉讳南还。”
    (2).旧称帝王死后举丧。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太宗 ﹞尝一日附耳语 高宗 曰:‘吾千秋万岁后,与吾《兰亭》将去也。’及奉讳之日,用玉匣贮之,藏於 昭陵 。” 唐 韩愈 《慰国哀表》:“大行皇帝,功济寰区,仁霑重植,奉讳之日,率土崩心。”

基本含义

  • 奉行忌讳,谨慎小心。

详细解释

  • 奉讳是指敬畏忌讳,非常小心谨慎的行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有一些忌讳,例如避讳神灵的名字、避讳逝者的名字等。奉讳的含义是在对待这些忌讳时要非常谨慎小心,以免冒犯到相关的人或事物。

使用场景

  • 奉讳一词常用于形容人们对待忌讳的态度,强调要非常小心谨慎。例如,在与长辈交流时,我们需要奉讳他们的年龄或身体状况,以示尊重和关心。此外,奉讳也可以用来形容对待敏感话题或敏感人物时的谨慎态度。

故事起源

  • 奉讳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人们对神灵、皇帝以及逝者都有一些特定的忌讳。奉讳的概念由此而来,强调了对这些忌讳的敬畏和小心谨慎。

成语结构

  • 奉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奉”是动词,表示尊敬和恭敬;“讳”是名词,表示忌讳和避讳。

例句

  • 1. 他对长辈非常奉讳,从不敢有丝毫怠慢。2. 在处理这个敏感问题时,我们需要奉讳对待,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奉讳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一座神庙时,他非常小心翼翼地奉献香烛,以示对神灵的敬畏和尊重。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忌讳和礼仪,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奉讳的概念。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奉讳相关的成语,如“避讳”、“谨言慎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老师非常奉讳,从不敢迟到或旷课。2. 初中生:在与长辈交流时,我们需要奉讳他们的话题,尊重他们的意见。3. 高中生:在写作文时,我们要奉讳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避免引起争议。希望这份关于“奉讳”的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奉讳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