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堗
拼音zhí tū
注音ㄓㄧˊ ㄊㄨ
繁体
基本解释
同“ 直突 ”。直统统的烟囱。 汉 刘向 《说苑·权谋》:“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堗,傍有积薪。”
基本含义
- 指言辞直接,直截了当。
详细解释
- 直堗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言辞或行为直接、毫不拐弯抹角。直堗强调说话或行事坦率、直截了当,不做任何修饰或掩饰。
使用场景
- 直堗常用于描述人的坦率、直率的性格或行为方式。例如在工作场合,直堗的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意见,不会绕弯子或含糊其辞。在日常生活中,直堗的人会直言不讳,不会为了讨好他人而说谎或遮掩。
故事起源
- 直堗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贾谊传》。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言辞直接、坦率,对待问题毫不拖泥带水。有一次,贾谊在朝廷上直言不讳地批评了皇帝的错误决策,引起了皇帝的不满。但贾谊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态度,依然坚持直言,最终赢得了皇帝的尊重和赞赏。后来人们就用“直堗”来形容贾谊的直率和坦率。
成语结构
- 直堗是由“直”和“堗”两个字组成的。其中,“直”表示直接、坦率,“堗”表示言辞。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表示直截了当、坦率的成语。
例句
- 1. 他说话一向直堗,从不拐弯抹角。2. 这个领导非常直堗,喜欢听到真实的意见。3. 她的回答总是直堗而不掺杂任何伪装。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直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直立的人,在他的脑袋上放了一个堗字。这个人直截了当地说话,毫不拐弯抹角。
延伸学习
- 1. 学习其他形容直率、坦率的成语,如直言不讳、直截了当等。2. 探索贾谊的其他贡献和故事,了解他在古代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3. 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了解当时的言谈风格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直堗的老师,他总是对我们诚实而坦率。2. 初中生:她的直堗性格让我觉得很舒服,我们可以毫无保留地交流。3. 高中生:在招生面试中,直堗的回答会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直堗的沟通能够减少误解,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