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卖
拼音chì mài
注音ㄔㄧˋ ㄇ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出卖。《史记·货殖列传》:“ 乌氏倮 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繒物,閒献遗 戎王 。”《汉书·货殖传》同此, 颜师古 注:“畜牧蕃盛,其数多则出而卖之也。”《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属到市观见所斥卖官奴婢,年皆七十,或癃疾残病,所谓天民之穷者也。”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衣衾斥卖殆尽,方以不达乡井为虑。”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十三:“故山别墅,皆榛芜斥卖,无復向日之观。”
基本含义
- 指公开谴责、斥责和唾弃卖国行为。
详细解释
- 斥卖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斥”意为谴责、斥责,“卖”意为出卖、背叛。斥卖表示公开谴责和唾弃卖国行为。
使用场景
- 斥卖常用于表达对背叛国家、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的谴责和唾弃之情。可以用于批评那些出卖国家利益、背叛国家的人或行为。
故事起源
- 斥卖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当时,刘邦在起义军中的同事韩信背叛了他,投降了敌人项羽。刘邦非常愤怒,写了一封信给韩信的妻子,表达了对韩信的谴责和唾弃之情。在信中,刘邦使用了“斥卖”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韩信背叛国家的行为。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斥”和“卖”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们将那名出卖国家机密的人斥卖为卖国贼。2. 面对国家利益受损,我们应该一起斥卖这种背叛行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卖东西的时候被人斥责和唾弃,表示对他出卖的行为的谴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卖国求荣”、“卖友求荣”等,了解更多关于背叛和出卖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帮别人作弊,老师知道后就斥卖了他。2. 初中生:那个政治家为了个人利益而出卖国家,真是可耻的斥卖行为。3. 高中生:在历史上,有很多人因为斥卖国家利益而被人唾弃。以上是关于成语“斥卖”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