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袋
拼音hú dài
注音ㄏㄨˊ ㄉ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某些鸟类颔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一·鵚鹙》:“其嗉下亦有胡袋,如鵜鶘状。”
基本含义
- 指胡人的口袋,比喻不受约束、存心不正的行为。
详细解释
- 胡袋一词源于胡人的文化特点。胡人是指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汉族有所不同,胡人的口袋制作粗糙,不容易被封闭,所以胡人常常把财物放在口袋里,但又容易丢失。因此,“胡袋”成为了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不受约束、存心不正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胡袋一词通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不守规矩、不讲道义的人或行为。比如,当一个人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时,可以说他是胡袋;当一个人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不对的,却故意把责任推给别人时,也可以说他是胡袋。
故事起源
- 关于“胡袋”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胡袋一词的形成与汉族与胡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关。胡人的生活方式与汉族不同,胡人的胡袋制作粗糙,不容易被封闭,所以胡人常常把财物放在口袋里,但又容易丢失。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这种行为与不受约束、存心不正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胡袋”一词。
成语结构
- 胡袋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胡”表示胡人,指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中的少数民族;“袋”表示口袋,指胡人的口袋。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将胡人的口袋作为一个比喻,用来形容不受约束、存心不正的行为。
例句
- 1. 这个人真是个胡袋,明明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却还要继续。2. 他的行为举止完全是胡袋,没有一点道义可言。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胡人的口袋形象化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胡人的口袋,制作粗糙,不容易被封闭,财物容易丢失。将这个形象与不受约束、存心不正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就可以记忆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除了了解胡袋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外,还可以了解其他与胡袋相关的成语,比如“胡作非为”、“胡乱”等等。这些成语都与胡人的行为特点有关,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胡袋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常作弊,真是个胡袋。2. 初中生:他说话总是不负责任,简直就是个胡袋。3. 高中生:这种胡袋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必须加以严惩。4. 大学生:他的胡袋行为损害了整个团队的利益。5. 成年人:这个公司的管理层胡袋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