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蛮猓在词典中的解释
mánguǒ

蛮猓

拼音mán guǒ

注音ㄇㄢˊ ㄍㄨㄛ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旧时对西南方某些落后部族的蔑称。 严复 《救亡决论》:“三者之俗,蛮猓不如,仁义非中国有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粗野、鲁莽,缺乏文雅和礼貌。

详细解释

  • 蛮猓一词源自古代的游牧民族,他们的行为粗野、鲁莽,缺乏文雅和礼貌。因此,蛮猓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粗鲁、鲁莽,不符合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

使用场景

  • 蛮猓一词常用于批评或形容那些言行粗鲁、不懂礼貌的人。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包括工作、学校、社交等。

故事起源

  • 蛮猓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杂志下》中,用来形容西域的游牧民族。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粗鲁、鲁莽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蛮猓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举止粗鲁蛮猓,完全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2. 这个人说话做事都很蛮猓,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蛮猓这个成语。将蛮猓与粗鲁、鲁莽等意思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例如想象一个人粗鲁地猛击着一只鼓。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礼仪和道德相关的成语,例如蛮横、蛮横无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真蛮猓,老师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他的态度很蛮猓,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3. 高中生:他的言行粗鲁蛮猓,没有任何教养。4. 大学生:他的举止太蛮猓了,完全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5. 成年人:他的行为粗鲁蛮猓,完全不符合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

拆字解意

蛮猓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