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纽扣现象在词典中的解释
niǔkòuxiànxiàng

纽扣现象

拼音niǔ kòu xiàn xià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纽扣现象通常用来形容中国制造业的“中国制造”特点:制造一个“芭比娃娃”,只分得2%的利润;制造打火机,可有的打火机不如国外的火柴值钱;制造钮扣,可纽扣却被国外用来做成品牌服装……这种为国外做贴牌加工,出口类似于纽扣的小零件,在国外加工后高附加值被国外挣取。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只好为国外做代工、做贴牌,或者出口一些“零件”、“素材”,导致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收益率低。

详细解释



  • 小小的纽扣曾代表了“浙江制造”的一个时代,相对于老工业基地以“重”、“大”为特点的制造业,“轻”、“小”曾把“浙江制造”的牌子打到了国内外。“浙江造”是廉价的代名词?从皮革、玩具、纽扣、拉链、打火机到低压电器,浙江传统的制造业中大多是这些许多地方不屑于生产的简单小商品。而事实上,浙江现有产业群的竞争力中的相当一部分来源集中在低成本竞争优势上,小商品的低价格与大批量让浙江人赢得了大市场。一些学者认为,小是浙江制造业的优势,一个纽扣成本2分钱,只要卖0.1元,利润率就是400%。据浙江省有关部门统计,温州家庭企业一年平均投入一元产出可达10元,而不少大的国有制造企业投入10元,却只能挣一元。“将来继续造小的还是学造大的,无论是政府还是学者中都有争议。”浙江省委党校教育长盛世豪说,“轻与小都不是问题,消费品市场的需求源源不断,关键是档次低。”“浙江制造”与生俱来的价廉物美特点,其背后隐藏的是产品屈居国际市场垂直分工的末端,只能分得国际市场最单薄的利润份额。而过于低廉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又屡招倾销之嫌。其结果就是,占有产品研发和销售优势的成熟企业分享了“浙江制造”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与绝大部分利润。

基本含义

  • 指一个小问题引起了一连串的麻烦或困难,类似于扣子掉了线,引发了连锁反应。

详细解释

  • 纽扣现象源自于纽扣脱线的情况,比喻一个小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麻烦或困难。类似于扣子掉了线,导致整个衣服解开,引发了连锁反应。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小错误或小问题的发生,最终导致了连锁反应,带来了更大的麻烦或困难。

使用场景

  • 纽扣现象常用于描述一个小问题或小错误导致了一连串的麻烦或困难的情况。可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场景中。

故事起源

  • 纽扣现象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匠人制作了一件精美的衣服,但在缝制纽扣时,不小心将线头剪断了一截。由于匠人的疏忽,整个衣服的纽扣一个接一个地掉了下来,最终导致整件衣服毁于一旦。这个故事通过纽扣脱线的情景,告诉人们一个小错误或小问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带来更大的麻烦。

成语结构

  • 纽扣现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只是在工作中犯了一个小错误,结果却引发了纽扣现象,导致整个项目延误。2. 这个小小的纽扣问题竟然引发了一连串的麻烦,真是纽扣现象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纽扣掉线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穿着一件衣服,突然纽扣一个接一个地掉了下来,最终导致整件衣服毁于一旦,这就是纽扣现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成语和寓言故事,如“牵一发而动全身”、“亡羊补牢”等,这些成语和故事都与纽扣现象有类似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做作业的时候,不小心打翻了水杯,结果纸张都湿了,真是纽扣现象。2. 初中生:上课迟到了,老师生气了,然后我被请去了办公室,真是纽扣现象。3. 高中生:我想要买一本书,结果网上下单时出了问题,付款失败了,然后我又重新下单,结果买了两本一样的书,真是纽扣现象。4. 大学生:我本来只是想请假一天,结果向老师请假时,老师要求我补交一周的作业,真是纽扣现象。5. 成年人:我今天早上迟到了,结果公司领导找我谈话,然后我就被扣了一天的工资,真是纽扣现象。

拆字解意

纽扣现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