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甑箄在词典中的解释
zèng

甑箄

拼音zèng bǐ

注音ㄗㄥˋ ㄅ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甑底的竹箄。 清 唐训方 《里语徵实·二字徵实》:“甑底蔑巴曰甑箄。”

基本含义

  • 指虚伪、做作、不真实的言行。

详细解释

  • 甑箄原指古代用来磨米的器具,后来引申为比喻人的言行不真实、虚伪做作。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言行虚伪、不真实,表面上装得很好,实际上却很虚伪。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不真实,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却是做作和虚伪的。

故事起源

  • 关于甑箄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这个成语的含义与甑箄的用途有关。甑箄是古代用来磨米的工具,它需要频繁地磨动才能磨出米粉。因此,甑箄成为了形容人言行不真实、虚伪做作的比喻。

成语结构

  • 甑箄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笑容看起来很和蔼可亲,但是实际上却是甑箄。2. 她的言行总是让人感到很虚伪,真是个甑箄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甑箄”联想为一个装满了米的甑,但是实际上米粒都是假的,是用来做作的。这个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虚伪、做作的成语,如“虚与委蛇”、“伪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微笑看起来很友善,但是我觉得他是个甑箄的人。2. 初中生:她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真是个甑箄的人。3. 高中生:他表面上装得很好,实际上却是个甑箄的人,一点都不真实。4. 大学生:有些人为了取悦别人会做出很多虚伪的行为,真是太甑箄了。

拆字解意

甑箄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