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檝
拼音yàng jí
注音ㄧㄤˋ ㄐ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摇桨。借指泛舟。 唐 奚贾 《严陵滩下寄常建》诗:“漾檝乘微月,振衣生早寒。” 宋 欧阳修 《三游洞》诗:“漾檝泝清川,捨舟緑翠岭。”
基本含义
- 形容波浪起伏,水面波动的样子。
详细解释
- 漾檝形容水面波浪起伏的样子,檝是古代划船的工具,泛指水面上的波浪起伏。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水面波动的景象,也可以用于比喻气氛或情绪的激动。
故事起源
- 漾檝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年》的记载中。当时,楚国的大夫子贡在荆山上观望,看到江水波涛汹涌,形容其景象为“漾檝”,后来这个词就成为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漾檝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例句
- 1. 池塘里的水波漾檝,映照着夕阳的余晖。2. 这个故事让我心情起伏不定,像是在漾檝的海面上。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漾檝的发音“洋鸡”,想象一只鸡在水面上飘荡,引发起波浪的样子,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描述水波的成语,如“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池塘里的水面波浪起伏,像是在漾檝的海面上。2. 初中生:海面上的波浪起伏,形成了一幅漾檝的景象。3. 高中生:他的心情犹如漾檝的海面,起伏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