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臛
拼音yā huò
注音ㄧㄚ ㄏ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鸭肉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羹臛法》:“作鸭臛法,用小鸭六头、羊肉二斤,大鸭五头、葱三升、芋二十株,橘皮三叶,木兰五寸,生薑十两,豉汁五合,米一升,口调其味,得臛一斗,先以八升酒煮鸭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表面看似正常,实际上隐藏着问题或瑕疵。
详细解释
- 鸭臛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最初指的是烹饪中的一种做法,将鸭子在外表上处理得很好看,但内部仍然藏有瑕疵。引申为人或事物外表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存在问题或隐患。
使用场景
- 鸭臛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表面上看似正常,但实际上存在问题或瑕疵的情况。可以用于批评某人虚伪、伪装或掩饰真相的行为,也可用于描述某个产品或项目的质量不达标或存在安全隐患。
故事起源
- 鸭臛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故事中,有一个人买了一只鸭子,外表看起来很漂亮,但内部藏有一颗石头。这个故事成为了鸭臛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鸭臛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虽然外表看起来很和善,但实际上是个鸭臛。2. 这家公司的产品质量总是鸭臛,不能让人放心购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鸭臛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只外表很漂亮的鸭子,但内部却藏有瑕疵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鸭臛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鸭”或“臛”字的成语,例如“鸭步三绝”、“臛斋卧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小偷看起来很老实,但他的行为实际上是鸭臛。2. 初中生:这个班级的班长表面上很负责,实际上他经常偷懒,是个鸭臛。3. 高中生:这个手机品牌的广告看起来很吸引人,但实际上它的性能很差,是个鸭臛。4. 大学生:这个政府宣传片虽然宣称实现了很多成就,但实际上是个鸭臛,掩盖了很多问题。5. 成年人:这个房屋中介公司声称房子质量很好,但实际上存在很多建筑隐患,是个鸭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