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蒯屦在词典中的解释
kuǎi

蒯屦

拼音kuǎi jù

注音ㄎㄨㄞˇ ㄐ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草鞋。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录序》:“顾诸士脱蒯屨而登王庭,犹未知上意之所嚮与已之趋者宜何如也。臣请告之,以定厥志。”

基本含义

  • 指不合时宜的言行,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与时代不相符。

详细解释

  • 蒯屦是古代一种用蒲草编织的鞋子,属于古代的服饰。蒯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简陋的鞋子,与当时的时尚相比较,显得过时和不合时宜。因此,成语“蒯屦”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与时代不相符,指不合时宜的言行。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蒯屦”来批评某人的行为或言论不合时宜,与时代格格不入。例如,当有人穿着过时的服装参加时尚派对时,我们可以说他的穿着真是蒯屦了。

故事起源

  • 成语“蒯屦”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昭公十三年》。故事讲述了昭公在位期间,晋国的大夫晏婴因为言辞过激而被贬为庶人。后来,晏婴为了向昭公表达自己的忠诚,特意穿上了庶民的蒯屦,来到昭公面前。昭公看到晏婴穿着蒯屦,感到非常震惊和愤怒,因为蒯屦是庶民穿的鞋子,不合适出现在朝廷中。于是,昭公将晏婴赶出了朝堂。这个故事中的蒯屦象征着不合时宜的言行,成为了后来成语“蒯屦”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蒯屦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蒯”和“屦”。

例句

  • 1. 他的行为真是蒯屦,完全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2. 这种观念已经过时了,你穿着它就像是蒯屦一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蒯屦”与不合时宜的言行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穿着过时的蒯屦参加时尚派对,这样的画面会比较有趣,也更容易记住。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来丰富你的汉语词汇。同时,你也可以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这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穿着真是蒯屦,跟我们班同学的时尚风格完全不一样。2. 初中生:他的观念真是蒯屦,还在坚持传统的思维方式。3. 高中生:他的言行真是蒯屦,完全不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4. 大学生:他的行为真是蒯屦,还在用过时的方式对待现代社会的问题。

拆字解意

蒯屦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