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盐
拼音qiǎng yá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抢盐 -概述
受到日本震后福岛核电站危机的影响,中国部分地区各种防辐射的产品和方法成了不少民众追捧的对象:食盐、华素片、防辐射服等甚至已经出现了脱销的迹象。
全国多地出现抢盐现象 个别商家趁机提价一包盐卖到10多元
“我家附近的超市已经没盐了,一些人都整箱地购买食盐。”很多网民在网上反映食盐遭抢购。个别商家也趁机提价,一包盐卖到10多块钱。记者立马赶往超市,正好遇到市民抢盐,连平日里无人问津的澳洲进口盐都抢光了。
疾控专家:食盐含碘低不能防辐射
省疾病控制中心相关专家表示,食盐里碘的含量是很低的,而且碘酸钾不同于碘片里的碘化钾,市民就算吃很多盐,也起不到多大的防辐射效果。而针对海水受辐射污染这种担忧,他觉得,关键要看日本的核危机是否进一步恶化。但是从目前监测的情况来看,不用担心。因为广东离日本很远,海水被污染的可能性很小。
相关新闻
欧美疯狂抢购碘片 香港抢购日本奶粉
核扩散恐慌在欧美蔓延,多国民众抢购可以抗辐射的碘化钾(碘片)。有美国生产商表示,当地碘片供应开始短缺,美国西岸更出现抢购碘片潮,网上拍卖已推高至500美元一包。芬兰最大的连锁药店也称,民众周末纷纷抢购碘片。
在香港,由于市民担心日本产品缺货及新货会受辐射污染,连日来部分昂贵的日本食品涌现“抢购潮”,有海味店两小时内火速售出逾35万元港币、合共40斤的日本鲍鱼,也有市民晨早排队买日本奶粉,令供应进一步紧张。
基本含义
- 指人们为了追求私利而争夺一点微不足道的东西。
详细解释
- 抢盐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成语,它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据说,在古代,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商品,用于调味和防腐。因此,盐成为了一种象征着财富和权力的物品。而抢盐这个成语则用来形容人们为了追求微不足道的私利而争夺不休。
使用场景
- 抢盐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各种争夺微小利益的情况,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社会环境中。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为了微不足道的私利而失去更重要的东西。
故事起源
- 关于抢盐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孔子的一个故事。据说,孔子曾经在一次旅行中经过一片盐田,看到一群人正在争夺一袋盐。孔子对他们说:“你们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盐而争吵不休,这样的争斗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故事成为了抢盐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抢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抢”和名词“盐”组成。
例句
- 1. 他们为了一点微小的利益而抢盐,结果大家都得不到好处。2. 在这个社会上,不少人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私利而争斗不休,真是可悲。
记忆技巧
- 记忆抢盐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抢”字与争夺的意思联系起来,表示人们为了争夺一点微不足道的东西。2. 将“盐”字与重要的商品联系起来,表示微不足道的私利。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抢盐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盐的重要性以及盐的文化意义。你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争风吃醋”、“争先恐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和小红为了一块糖果而抢盐,最后都哭了。2. 初中生:为了争夺班级的班长职位,同学们互相抢盐,导致关系紧张。3. 高中生:为了争夺大学录取通知书,同学们争相抢盐,忽略了友情的重要性。4. 大学生:为了竞争工作机会,同学们抢盐的现象屡见不鲜,人际关系变得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