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厄
拼音bī è
注音ㄅㄧ 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危急。《三国志·吴志·陆绩传》:“受命南征,遘疾逼厄,遭命不永,呜呼悲隔!”
基本含义
- 逼迫到极限,使人陷入困境
详细解释
- 逼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逼”意为逼迫,强迫;“厄”意为困境,苦难。逼厄的意思是指逼迫到了极限,使人陷入困境,无法摆脱。
使用场景
- 逼厄常常用来形容人陷入困境,面临极大的压力和困难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各样的情况,如工作上的困境、学业上的困扰、生活中的窘境等。
故事起源
- 逼厄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哀公十九年》。故事讲述了鲁国的哀公因为贪图享乐而放纵自己,导致国家陷入困境。当时,哀公的臣子公叔文子劝告他改正错误,但哀公却不听从,最终导致鲁国陷入了逼厄的境地。
成语结构
- 逼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糟糕管理导致公司陷入逼厄的境地。2. 在考试之前,他感到逼厄,因为他没有充分准备。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逼厄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被逼迫到了极限,陷入了困境,无法摆脱的情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成语,可以学习其他与困境相关的成语,如“困兽犹斗”、“穷途末路”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数学题太难了,我感到逼厄。2. 初中生:考试前一天才开始复习,真是逼厄。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感到逼厄。4. 大学生:论文写不出来,我真的陷入了逼厄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