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麻木在词典中的解释

麻木

拼音má mù

注音ㄇㄚˊ ㄇ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形)身体某部分发生象蚂蚁爬那样不舒服的感觉,严重时,完全丧失感觉。通常指发麻的感觉。
    [构成]
    并列式:麻+木
    [例句]
    站得久了;腿麻木了。(作谓语)

近义词

  • 麻痹

反义词

  • 激动、敏感、清醒

英文翻译

  • 1.(发麻) numb

详细解释

  • ◎ 麻木 mámù
    (1) [numb]∶失去知觉
    感官全都麻木了
    (2) [apathetic;benumbed;insenate;be dead to all feeling]
    (3) 麻木的感觉。又称麻痹
    感觉麻木
    (4) 比喻思想不敏锐,反应迟钝
    使一个民族衰弱、压抑、麻木
    (1).同“ 麻痹 ”。《朱子语类》卷二五:“心既不仁……如人身体麻木,都不醒了。”《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放绑要紧,手脚都麻木了。” 郑观应 《盛世危言·医道》:“衰迈之人脑气不足,遂有麻木、昏瞶之病。”
    (2).谓感觉迟钝。《水浒传》第一一八回:“ 雷炯 、 计稷 惊得麻木了,动弹不得。”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先生’,乡下人麻木而平静的回答道:‘您是学者,总该知道现在已是午后,别人也要肚子饿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想不到的悲哀的袭击使她麻木了。”

基本含义

  • 指感觉迟钝、反应迟缓,无法感受到外界刺激或无法理解事物的真实含义。

详细解释

  • 麻木一词形容人在心理上或生理上麻痹,失去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比喻人对事物漠不关心,没有感情或反应,缺乏思考和判断能力。

使用场景

  • 麻木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人对重大灾难、社会问题或个人困境等无动于衷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事物的麻痹态度或缺乏热情的表现。

故事起源

  • 麻木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这篇古代哲学文献中。故事讲述了庄子与惠子在河边散步时,庄子看到一只乌龟被捕后被宰杀,他感到非常悲痛,但惠子却无动于衷。庄子对惠子的反应感到非常惊讶,于是用“麻木”来形容惠子对乌龟的死亡毫无感觉。

成语结构

  • 麻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麻木”组成。

例句

  • 1. 他听到了那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却毫无表情,完全麻木了。2. 面对社会问题,我们不能麻木不仁,应该积极参与解决。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麻木”与身体麻木的感觉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的身体被麻木了,无法感受到外界的刺激,从而记住这个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情感和感知相关的成语,如“漠不关心”、“冷漠无情”等,以丰富词汇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面试的时候紧张得麻木了。2. 初中生:他对老师的批评已经麻木了,不再在意。3. 高中生:面对社会问题,我们不能麻木不仁,应该积极参与。4. 大学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他感到心灵麻木,对未来失去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