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金舌弊口在词典中的解释
jīnshékǒu

金舌弊口

拼音jīn shé bì kǒu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jīn shé bì kǒu ㄐㄧㄣ ㄕㄜˊ ㄅㄧˋ ㄎㄡˇ

    金舌弊口 

    谓不说话。一说谓口唫舌敝。《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杨倞 注:“金舌,以金为舌,金舌弊口,以喻不言也。金或读为噤。”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金舌弊口,谓説人,非谓不言, 杨 注非也。此文当作‘金口弊舌’,金,读为唫,《説文·口部》:‘唫,口急也。’弊读为敝。言虽説之至於口唫舌弊,犹无益也。《战国策·秦策》‘舌敝耳聋’,此可证敝舌之义。今作‘金舌弊口’,义不可通。”

基本含义

  • 指能言善辩、能够用漂亮的言辞迷惑人的人。

详细解释

  • 金舌弊口是由“金舌”和“弊口”两个词组成的,其中“金舌”指能言善辩,善于用漂亮的辞藻迷惑人,而“弊口”则指虚伪的嘴脸。金舌弊口的基本含义是指那些能够用巧妙的言辞迷惑人、掩盖真相的人,他们常常能够通过花言巧语蒙蔽他人的眼睛,达到自己的目的。

使用场景

  • 金舌弊口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善于辩论、能够巧妙运用言辞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能够用花言巧语迷惑他人的人,比如一些政客、推销员等。因此,当我们想要形容某个人能言善辩、经常利用虚假言辞来达到自己目的时,可以使用金舌弊口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 金舌弊口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魏策一》。据传,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公孙衍的人,他的口才极好,能够巧妙运用言辞来说服他人。有一次,公孙衍在魏国举办的一场辩论会上,他用花言巧语将对手说服了。因此,人们就用“金舌弊口”来形容他的辩才了得。

成语结构

  • 金舌弊口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个金舌弊口的人,总是能够用花言巧语骗过别人。2. 这个推销员是个金舌弊口,他能够用漂亮的辞藻将产品说得天花乱坠。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金舌弊口这个成语,可以将其拆分为两个部分:金舌和弊口。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嘴里有金子般闪亮的舌头,同时嘴巴却是虚伪的嘴脸,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一些与金舌弊口相关的成语包括“口若悬河”、“能说会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金舌弊口的人,总是能够用漂亮的言辞说服别人。2. 初中生:这个政客是个金舌弊口,他能够用花言巧语迷惑选民。3. 高中生:这个推销员是个金舌弊口,他能够用巧妙的辞藻将产品推销给顾客。4. 大学生:他是个金舌弊口的律师,能够用漂亮的辞藻为客户辩护。

拆字解意

金舌弊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