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十二经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íèrjīng

十二经

拼音shí èr jīng

注音ㄕㄧˊ ㄦˋ ㄐ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1).指《春秋》。因其记载 春秋 鲁国 十二公的史事,故称。一说,指六经,六纬,或《易》上、下经加十翼。《庄子·天道》:“ 孔子 西藏书於 周 室……往见 老耼 ,而 老耼 不许,於是繙十二经以説。” 陆德明 释文:“説者云:《诗》、《书》、《礼》、《乐》、《易》、《春秋》之经,又加六纬合为十二经也。一説云:《易》上、下经并十翼为十二。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经也。”按: 陆 引前二说,恐非。因先 秦 无纬书;《易》之十翼成书于 汉 代。
    (2).指儒家的十二部经书。 唐文宗 时在国子学立石,刻《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十二经。参阅 清 成瓘 《篛园日札》卷五。
    (3).即十二经脉。《素问·诊要经终论》:“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王冰 注:“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则十二经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 唐 张守节 正义:“《八十一难》云:‘肺之原出於太渊,心之原出於太陵……大肠之原出於合谷,小肠之原出於腕骨。十二经皆以输为原也。’”

英文翻译

  • 1.【医】the twelve regular meridians

基本含义

  • 十二种经书,指古代儒家经典的总称。

详细解释

  • 十二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总称,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仪礼》、《乐经》、《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国语》和《论语》。这些经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使用场景

  • 在学术研究、教育教学、文化交流等场合中,可以使用“十二经”来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研究。

故事起源

  • 十二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学派。儒家经典的编撰和整理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多代儒家学者的努力,最终形成了现存的十二经。

成语结构

  • 十二经的结构是“数词+ 名词”。

例句

  • 1. 学习十二经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2. 他对十二经的研究造诣非常深。3. 作为一名学者,他熟读十二经。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十二经”拆分为“十二”和“经”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同时可以将每本经书的名称和内容进行关联记忆。

延伸学习

  • 对于对十二经感兴趣的人,可以深入研究每本经书的内容,了解其思想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正在学习《论语》,这是十二经中的一本经书。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背诵《诗经》,这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一。3. 高中生:我对《春秋》的注释很感兴趣,想深入研究一下。以上是关于中国词语“十二经”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