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积牍在词典中的解释

积牍

拼音jī dú

注音ㄐㄧ ㄉ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累积的公文。牘,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世泛称公文。 明 袁宏道 《乞改稿一》:“矧今呻吟牀笫……尚安能任兹剧邑,消尘案之积牘,理已棼之乱丝哉?” 明 袁宏道 《乞改稿二》:“职思县务荒废,久卧非体,于初十日勉出后堂,料理积牘。”

基本含义

  • 指积累了许多文件、文书等。

详细解释

  • 积牍是指长期积累的文件、文书等。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积累的文件繁多,数量庞大。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于形容积累了大量文件或资料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的工作经验丰富,文档整理得井井有条。

故事起源

  • 积牍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郊祀志》中,原文是“积牍犹多,以至于今”。在古代,政府机关和官府都需要保存大量的文件和文书,这些文件经过时间的积累会越来越多。因此,积牍成为形容文书繁多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积牍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办公室里的积牍已经堆积如山了。2. 他在这个行业工作已经多年,积牍丰富。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积牍的发音“jī dá”与“记录”发音相似,因此可以将积牍理解为记录的积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文书的保存和管理方式,以及现代办公室文件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的书房里有很多积牍,都是他的工作文件。2. 初中生:这个历史研究院里积牍累累,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3. 高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积牍丰富的作文,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知识和阅读积累。4. 大学生:我的实习单位给我分配了整理积牍的任务,我要把这些文件整理得井井有条。希望以上关于“积牍”词语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积牍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