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声
拼音xiàng shēng
注音ㄒㄧㄤˋ ㄕㄥ
繁体
基本解释
◎ 象声 xiàngshēng
[onomatopoeia;imitive words] 摹拟事物的声音
英文翻译
1.{语} onomatopoeia
详细解释
(1).即形声。“六书”之一,是汉字的一种造字方法。用意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字,意符表示该字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该字的声音。《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颜师古 注:“象声,即形声。”
(2).口技的一种。擅长摹拟各种声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象声》:“都下有为象声之戏者,其人以尺木来。隔屏听之,一音乍发,众响渐臻,或为开市,则廛主启门,估人评物,街巷谈议,牙侩喧呶,至墟散而息。”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舟楫》:“杂耍之技,来自 江 北,以软硬工夫、十锦戏法、象声、间壁戏、小曲、连相、灯下跳狮、烟火等艺擅长。”
基本含义
- 指模仿事物的声音或声响的词语
详细解释
- 象声是汉语中一类形容词,用来描绘物体或动作的声音。它通过模拟或拟声的方式,将事物的声音用汉字表达出来,使人们能够通过阅读文字来感受到声音的形态和特点。
使用场景
- 象声常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声音,如鸟叫、虫鸣、风吹等,也可以用来描绘人类的声音,如笑声、哭声等。在文学作品、口头语和日常对话中都可以见到象声的运用。
故事起源
- 象声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论衡·别诂》一书中,用来描述动物的声音。后来,随着汉字的发展,象声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用来表达事物的声音和动态。
成语结构
- 象声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象”表示模拟、类似,第二个字“声”表示声音、声响。
例句
- 1. 鸟儿在林间欢快地歌唱,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啾啾”声。2. 夜晚的森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咯咯”声,好像是小动物在嬉戏。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和模仿来记忆象声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只鸟在林中欢快地歌唱,发出“啾啾”的声音,或者想象在夜晚的森林里听到了“咯咯”的声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词语的形态和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关于象声的成语,如“咚咚”、“嗡嗡”等,以及与声音相关的其他词语,如“声音”、“声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到了小鸟的“叽叽喳喳”声。2. 初中生:电影院里充满了人们的欢声笑语,热闹非凡。3. 高中生:大雨下得很大,窗外传来了一阵阵“滴滴答答”的声音。4. 大学生:音乐会上,乐器发出了一阵阵悦耳的“嗡嗡”声,让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