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兵籍在词典中的解释
bīng

兵籍

拼音bīng jí

注音ㄅㄧㄥ ㄐ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兵士的名籍。 唐 韦元甫 《木兰歌》:“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明 高启 《问潮州迁客消息》诗:“名姓未看兵籍落,音书忽附估船还。”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附《八旗生计问题》:“而旗人亦以久隶兵籍之故,不能独立营生。”

基本含义

  • 指军队的编制和人员管理。

详细解释

  • 兵籍是指军队中的编制和人员管理制度。在古代,军队的编制是非常重要的,兵籍制度能够确保军队的数量和质量。兵籍还包括了军队的组织结构、人员调动、军衔晋升等方面。

使用场景

  • 在现代汉语中,兵籍一词多用于描述军队的管理制度。可以用于讨论军队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等方面的话题。

故事起源

  • 兵籍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匈奴传》中,描述了匈奴军队的编制和人员管理制度。后来逐渐演变为表示军队的编制和管理的意思。

成语结构

  • 兵籍是一个名词,没有固定的搭配结构。

例句

  • 1. 军队的兵籍制度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2. 这个单位的兵籍管理非常严格,每个士兵都要按规定定期报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兵营里面有很多士兵,他们都按照兵籍制度进行管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军队的编制和管理制度,以及现代军队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制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是一名军人,他的兵籍是在某某部队。2. 初中生:我们学校有一个军事兴趣小组,他们学习军队的兵籍制度。3. 高中生:我们正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军队制度,其中兵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4. 大学生:我正在研究现代军队的人员管理制度,其中兵籍是一个关键的方面。

拆字解意

兵籍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