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孰
拼音kuì shú
注音ㄎㄨㄟˋ ㄕ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献熟食。祭祀的一种仪式。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祊非绎辨》:“岂有於未馈孰之先而行室中献尸乎?非也。”参见“ 馈食 ”。
基本含义
- 指供给的多少,给予的丰富程度。
详细解释
- 馈孰是由“馈”和“孰”两个字组成的。其中,“馈”指供给、给予,而“孰”则表示多少、程度。馈孰的含义是指供给的多少,给予的丰富程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给予或供给的丰富程度,可以用来形容物质的丰富、知识的广博、待遇的优厚等。
故事起源
- 馈孰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年》中的一句话:“受之有矣,孰能无之。”意思是接受了给予的东西,又有谁能够不要呢?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成语,形容给予的丰富程度。
成语结构
- 主谓式
例句
- 1. 他在学术方面的造诣很高,馈孰之。2. 这个公司的员工福利很好,待遇馈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馈孰”拆分成两个部分,“馈”和“孰”,并与含义相联系。例如,“馈”可以与“供给”联系,而“孰”可以与“多少”联系。通过将这两个部分与相关的含义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馈孰”相关的成语,如“馈赠”、“馈遗”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我们发了很多糖果,馈孰啊!2. 初中生: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知识馈孰。3. 高中生:他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馈孰之。4. 大学生:这家公司的实习待遇非常好,工资馈孰。5. 成人:他在生活中总是给予别人帮助,情义馈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