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盗粜在词典中的解释
dàotiào

盗粜

拼音dào tiào

注音ㄉㄠˋ ㄊㄧ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非法出卖(粮食)。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张鷟 为 阳县 尉日,有称架人 吕元 伪作仓督 冯忱 书,盗糶仓粮粟。”《新唐书·食货志四》:“ 两池 盐盗贩者,迹其居处,保、社按罪。鬻五石,市二石,亭户盗糶二石,皆死。”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那廝每不依钦定,私自加添,盗糶了仓米,乾没了官钱。”

基本含义

  • 指窃取他人的技艺、学问、成果等,进行抄袭或盗用。

详细解释

  • 盗粜是由“盗”和“粜”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盗”表示窃取、偷拿;“粜”表示谷物的收获。合在一起,表示窃取他人的精华或成果。

使用场景

  • 盗粜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抄袭、剽窃等不道德行为。可以用于讽刺那些没有创造力,只会模仿他人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商君列传》载有一则故事。春秋时期,齐国有个人叫做管仲,他是齐国的宰相,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有一次,管仲到楚国拜访楚国的宰相范雎,范雎向管仲展示了一本精美的图书,内容非常有价值。管仲非常喜欢这本书,但又不好意思把它拿走,于是他用一种方法将书上的字迹抄录下来,然后将原书还给范雎。管仲回到齐国后,利用范雎的书上的内容,为齐国的政治和军事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个故事就是盗粜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一直以来都是盗粜的大师,从未创造过自己的作品。2. 这个公司的产品明显是盗粜的,没有一点创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故事起源中的管仲偷抄书籍的情节来记忆盗粜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相关的成语,如“窃喜”、“盗名”等,进一步拓展对抄袭和盗用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盗粜了我的画画作品,然后拿去参加比赛。2. 初中生:别人的功课他总是盗粜,从来没有自己动脑筋。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内容与之前一篇文章相似度太高,简直是盗粜。4. 大学生及以上:在学术界,盗粜是一种严重的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会被严厉打击。

拆字解意

盗粜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