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颠屁股儿
拼音gǒu diān pì gǔ ér
注音ㄍㄡˇ ㄉㄧㄢ ㄆㄧˋ ㄍㄨˇ ㄦˊ
繁体
基本解释
狗摇尾巴。形容对人逢迎献媚的丑态。《红楼梦》第六一回:“ 春燕 説荤的不好,另叫你炒个麵筋儿,少搁油才好,你忙着就説自己发昏,赶着洗手炒了,狗颠屁股儿似的,亲自捧了去。”《红楼梦》第七一回:“这会子打听了体己信儿,或是赏了那位管家奶奶的东西,你们争着狗颠屁股儿的传去,不知谁是谁呢!”亦作“ 狗颠屁股垂儿 ”。《三侠五义》第三八回:“ 雨墨 道:‘ 白老爷 请你二人呢!’二人听得此话,便狗颠屁股垂儿似的跑向前来。”
基本含义
- 形容一个人行动不稳定,反复无常。
详细解释
- 狗颠屁股儿是一个用来形容人行为不稳定,反复无常的成语。狗在行走时会频繁地抬起后腿,给人一种不稳定、来去无踪的感觉,而屁股儿则是指狗的屁股。因此,狗颠屁股儿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变化无常,不可预测。
使用场景
- 狗颠屁股儿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思想、行为上反复无常的情况。比如,当一个人的态度、决定、行动经常变来变去,无法坚定地做出决策或保持一致的时候,可以使用狗颠屁股儿来形容他。
故事起源
- 狗颠屁股儿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民间。据说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养了一只狗,这只狗行动十分奇特,走起路来总是左摇右晃,非常不稳定。有人问他为什么这只狗走路这么奇怪,他回答说:“这只狗从小就这样,它的屁股像个开关,走两步就要颠一下。”后来,人们就用“狗颠屁股儿”来形容一个人行为反复无常的情况。
成语结构
- 狗颠屁股儿由四个词组成,分别是“狗”、“颠”、“屁股”和“儿”。
例句
- 1. 他今天说这个,明天又说那个,真是狗颠屁股儿。2. 这个人的态度变化太大了,真是个狗颠屁股儿。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狗颠屁股儿”的形象想象成一只狗在走路时频繁地颠动屁股。这样的形象比较生动,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用法。成语是汉语的宝贵文化遗产,通过学习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会儿说要去游乐场,一会儿又说要去图书馆,真是狗颠屁股儿。2. 初中生:她今天喜欢这个明星,明天又喜欢那个明星,真是狗颠屁股儿。3. 高中生:他对待学习态度不稳定,有时候努力学习,有时候又不上进,真是狗颠屁股儿。4. 大学生:他的爱好经常变化,一会儿追求音乐,一会儿又追求体育,真是狗颠屁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