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啃嫩族在词典中的解释
kěnnèn

啃嫩族

拼音kěn nèn zú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21世纪最初十年末,在中国社会家庭中,出现老人不计现实情况,要求子女公开其收入,并按月上交赡养费的情况。此类老人,被称之为“啃嫩族”。

详细解释



  •  定义

    儿女赡养老人是中国的国情,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现在出现老年人把后半生的希望完全放在子女身上,要求子女公开其收入并按月上交赡养费,将这种情况的老人称为啃嫩族。而80后的一代刚刚成家立业,面临社会的各种压力负担严重,再面对啃嫩族,生活更是步入艰难境地。

    实例

    “公公婆婆就明说今后都靠我们养了,还要求我们收入全公开。”2010年5月5日,家住洪山虎泉的文女士上网发帖,抱怨未来的公婆是“啃嫩族”。五一期间,文女士第一次上门拜见了准公婆。谁知公公一开口便打听文女士的收入,投资情况,房子买没。“他要打听也通过儿子打听啊,这让我感觉很别扭。”而一旁的婆婆,则一直暗示,自己家庭条件不好,就这么一个儿子,养家养老就全指望他了。

    文女士称,自己也知道赡养老人天经地义,所以已和男友商量好,婚后每月给父母1000元赡养费。但是公婆如此“啃嫩”,却让她难以接受。文女士把自己的遭遇放到了网上,请大家帮忙出出主意。“养小孩、供房、日常开销,婚后生活已经够让我恐惧,希望长辈也能多多体谅我们80后的难处。”对此,许多网友都建议,为了避免日后婆媳矛盾,婚前还应做好沟通。

    社会评论

    随着“四二一家庭”(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增多,养老已不可避免地成为居于“四二一”底层子女的负担甚至包袱,而这又将演变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因为,养老不仅关涉家庭和谐,更关涉到社会稳定。在一个文明社会,让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体面有尊严地生活,是公民“养老权”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基本目标和政府的职责所在。当老人难以“自养”,子女又力有不逮时,就需要政府的“补位”和“兜底”,或者由社会公益来埋单,真正让老人老有所养,无后顾之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显然要完善国家的养老体系,拓宽养老渠道,增加社会养老的比重,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化养老。这样,穷爸爸“啃嫩”的尴尬现象或可避免。

    法律背景

    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在法律上并没有对子女的年龄做出明文的规定的。但是根据中国《婚姻法》规定,第二十一条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子女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但是这里关于赡养义务的承担上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在赡养人有经济来源并可以独立生活,且有赡养能力的。

基本含义

  • 指喜欢啃食嫩叶的动物,比喻贪图安逸,不肯吃苦努力的人。

详细解释

  • 啃嫩族是由“啃”和“嫩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啃”指的是咬食、啃食,而“嫩族”指的是喜欢吃嫩叶的动物。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那些贪图安逸,不肯吃苦努力的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愿意付出努力,只追求舒适和安逸的人。可以用于讽刺和批评那些缺乏奋斗精神和毅力的人。

故事起源

  • 成语“啃嫩族”最早出现在《幽梦影》一书中,是作者借用了动物啃嫩叶的行为来比喻那些不愿意付出努力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 啃嫩族是由动词“啃”和名词“嫩族”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是个啃嫩族,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工作。2. 这些啃嫩族只会享受生活,不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啃嫩族”与贪图安逸,不肯吃苦努力的人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动物只吃嫩叶不愿意吃其他食物的情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好逸恶劳”、“贪图安逸”等,扩大对这类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些同学不愿意认真学习,总是玩游戏,真是啃嫩族。2. 初中生:有些同学只顾着享受生活,不愿意付出努力,真是啃嫩族。3. 高中生:一些同学只追求舒适和安逸,不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真是啃嫩族。4. 大学生:有些同学只顾着玩乐,不肯为自己的学业付出努力,真是啃嫩族。

拆字解意

啃嫩族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