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麈
拼音xī zhǔ
注音ㄒㄧ ㄓ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即犀柄麈尾。 宋 贺铸 《罗敷歌》词之二:“ 河阳 官罢 文园 病,触绪萧然。犀麈流连。喜见清蟾似旧圆。”《红楼梦》第三六回:“﹝ 袭人 ﹞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参见“ 犀柄麈尾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非常珍贵、稀罕。
详细解释
- 犀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珍稀动物,也是传说中的神兽。因其珍贵稀罕,成为了形容人或事物非常珍贵、稀罕的成语。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珍贵的事物,也可用于形容人才、才艺等非常稀缺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犀麈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相传,犀麈是一种神兽,其角可避邪辟邪,肉可解毒。因此,犀麈成为了非常珍贵的动物。后来,人们将犀麈作为象征珍贵稀罕的事物的代称,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犀麈是一个名词,作为成语时通常与其他词语连用,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珍贵和稀缺。
例句
- 1. 这幅画是名家之作,堪称犀麈之珍。2. 这种药材非常稀缺,可以说是犀麈之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犀麈这个词与稀缺、珍贵的事物联系起来,联想到犀麈作为神兽的形象,从而记忆其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珍贵、稀缺相关的成语,例如“珍珠之泪”、“一针见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本书是我收藏的犀麈之宝。2. 初中生:他的才艺在我们学校可是犀麈般稀缺的存在。3. 高中生:这幅画的价值堪比犀麈之珍。4. 大学生:这个项目需要一位犀麈般的人才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