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根
拼音bǎn gēn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板根亦称“板状根”,热带雨林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 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地执行上述的功能,根系总是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并与附近的植物展开了空间与资源的激烈竞争。因地面表层的土壤肥沃、越靠近地面,植物间的竞争越激烈;在土壤深层,因土壤瘠薄,而且空气稀少,不利于“呼吸”,植物间的竞争不激烈。
详细解释
基本简介
热带雨林的中、上层乔木,一般高三四十米,望天树达七八十米,它们的树冠也宽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根系做基础,这些树木便会头重脚轻站不稳,会下陷或因热带的暴风雨而被摧倒。自然界生物的奇妙就在于它们与环境的协调关系,适者生存。由于热带雨林处在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土壤中的水分在很长的雨季总是处于饱和或近于饱和的状况,树木的根系因“呼吸”所需,它们很难深入到空气缺乏的深土层中。既然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它们便采取向地面空间发展的策略。大青树在枝桠上长出支柱根,形成“独树成林”,以支柱根的形式,多处支撑树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些树木如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选择的是把树干的茎部如翅膀状向四周延伸,形成板状的根,称为“板根”,并沿着地面逶迤延伸,加大基础以解决“头重脚轻”的难题。热带雨林中具有板根的树木十分普遍,使这种“板根现象”成为其重要特征之一。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较大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板根是乔木的侧根外向异常次生生长所形成,是高大乔木的一种附加的支撑结构,通常辐射生出,以3—5条为多,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发达,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
板根是热带雨林乔木最突出的一个特征,也是被早期欧洲探险家们描绘得最为神秘玄妙的部分。由于板根的存在,才至于十几个人才能够合围过来这些巨树,这也使得伐倒热带雨林巨树分外困难。 实际上,在热带雨林中上层乔木所具“板根现象”的机理并不是很清楚。显然它与地上部分的压力和树木的浅根性有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它们也许是受某些还不清楚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因为在热带雨林中,具有“板根现象”的树木,在它们还是小树时,它们往往就具有小板根,以后随树木的长高而加大。 热带雨林中的另一些树木,如印度榕(Ficus elastica),它们为了支撑高大的地上部分,则另辟蹊径。它们的根系尽量向土表延伸、扩张、形成地面根。而且这些地面根都相互愈合,成为网状,以阻止其他植物对其领地的入侵。进入热带雨林,人们会对各种植物根系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以及它们对热带雨林潮湿环境的多种微妙适应赞叹不已,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产生原因
板状根实际上是由离地面或恰在地面的粗大侧根发育而来的。树干与沿地面走向的侧根之间构成一个至数个多少扁平的三角形的板状根,有时可高达3~4米。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为了更好地执行上述的功能,根系总是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发展,并与附近的植物展开了空间与资源的激烈竞争。因地面表层的土壤肥沃、越靠近地面,植物间的竞争越激烈;在土壤深层,因土壤瘠薄,而且空气稀少,不利于“呼吸”,植物间的竞争不激烈。热带雨林的中、上层乔木,一般高三四十米,望天树达七八十米,它们的树冠也宽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根系做基础,这些树木便会头重脚轻站不稳,会下陷或因热带的暴风雨而被摧倒。由于热带雨林处在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土壤中的水分在很长的雨季总是处于饱和或近于饱和的状况,树木的根系因“呼吸”所需,它们很难深入到空气缺乏的深土层中。既然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它们便采取向地面空间发展的策略。大青树在枝桠上长出支柱根,形成“独树成林”,以支柱根的形式,多处支撑树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些树木如四数木(Tetrameles nudiflora),没有选择把根长成像普通植物的根一样呈圆柱形,而选择的是把树干的茎部如翅膀状向四周延伸,且露于地表面,从树干基部生出,斜入土中,发育成垂直扁平的板状,这种有支持树干的功能这种根称为“板状根”,并沿着地面逶迤延伸,加大基础以解决“头重脚轻”的难题。
“板根现象”
板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所特有的板状不定根,可看成是一种气生根。也是热带气候下的一种特殊生态现象。热带雨林中具有板根的树木十分普遍,使这种“板根现象”成为其重要特征之一。在中国云南孟定沟谷中的雨林,具板根的乔木占乔木总数的60%,如高山榕、大花五垭果、印度橡皮树(Ficus elas-fica)、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具有板状根的植物。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较大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板根是乔木的侧根外向异常次生生长所形成,是高大乔木的一种附加的支撑结构,通常辐射生出,以3—5条为多,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发达,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 实际上,在热带雨林中上层乔木所具“板根现象”的机理并不是很清楚。显然它与地上部分的压力和树木的浅根性有关,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它们也许是受某些还不清楚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因为在热带雨林中,具有“板根现象”的树木,在它们还是小树时,它们往往就具有小板根,以后随树木的长高而加大。
板根的优势
板根是高大乔木的一种特殊适应,这是一种十分强而有力的根系,可以很好的避免由于树冠宽大,身体上部沉重而导致的头重脚轻站不稳的问题,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解决了热带雨林中树木根系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这一两难问题。
奇妙的板根
板根是热带雨林乔木最突出的一个特征,也是被早期欧洲的探险家们描绘得最为神秘玄妙的部分。由于板根的存在,才至于十几个人才能够合围过来这些巨树,这也使得伐倒热带雨林巨树分外困难。进入热带雨林,人们会对各种植物根系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以及它们对热带雨林潮湿环境的多种微妙适应赞叹不已,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巨型板根
板根是热带雨林的一种奇特景象,树木的根系裸露在外,形成板状。热带雨林里雨量充沛,土壤中的水分长期处于饱和或近饱和状态,不利于植物根系的呼吸,再加上热带雨林的乔木长得非常高大,需要发达的根系支持树干的力量。而裸露在外的向四周发散生长的板根,就能满足热带雨林树木生长的这种需求。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等大山里,板根现象比比皆是,它们多为榕树、蝴蝶树、长芒杜英等树种的根。在省林业局组织开展的五指山景点采集工作中,调查队在五指山市仕阶一带发现了3棵生长在一起的垂叶榕和高山榕,这几株榕树都生长着巨大的板根,板根最高处有3米多,板根绵延10多米。调查队员张剑锋告诉记者,两位身高1.8米左右的调查队员站在板根前一比,都显得非常矮小。这是调查队员发现的我省目前最大的板根根系。除了巨大的板根之外,调查队还在仕阶一带发现了分布密度很高,连片面积很大的“空中花园”。“空中花园”是指鸟巢蕨、圣蕨、兰花等一些附生植物,附生在热带雨林高大的乔木上。它们悬挂在半空中,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空中花园”。调查队在仕阶发现的这片“空中花园”,品种很多,它们沿着沟谷分布的热带雨林生长,有的长在树枝上、有的长在树杆上、还有的生长在树木的气根上,垂吊在半空中,非常漂亮。“空中花园”分布的密度高,一棵一棵紧挨着生长,有的大树甚至生长着上百棵鸟巢蕨;连片面积也是最大的,据介绍,这片“空中花园”连片面积达300亩。
相关链接
四数木TetramelesnudifloraR.Br.四数木科Datiscaceae落叶大乔木,高25-45m,胸径0.6-1.2m。雌雄异株。雄花序圆锥状,雌花序穗状,无花瓣。4月开花,5月果熟,种子多,但发育少,生长极为迅速。东南亚热带石灰岩石地特有单种属植物。该科在中国仅此一种,仅分布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散生于海拔500-700(1000)m处的石灰岩地季雨林中。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四数木(TetramelesmudifloraR.Br.)科属:四数木科形态特征:落叶大乔木,高25-45米,枝下高20-35米,胸径60-120厘米,具明显而巨大的板状根;树皮粗糙,灰白色;着花的小枝粗壮,上面叶痕明显突起。叶互生,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0-26厘米,宽9-20厘米,纸质,先端短尾尖至近渐尖,基部微心脏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锯齿,幼叶兼有角状齿裂,两面有稀疏短柔毛,下面脉上的毛较多;叶柄长3-12(-20)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4基数,无花瓣,开于叶前;雄花序圆锥状,长10-20厘米;雌花序通常穗状,长8-20厘米,着生清真小枝近顶部。蒴果球形或卵球形,坛状,膜质,长4-5毫米,成熟时黄褐色,外面具8-10脉,在顶端于花柱间开裂;种子细小,多数,微扁,长0.5毫米以下。分布与习性: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景洪、勐腊、金平,西南部耿马和西部盈江等地。散生于海拔500-700(-1000)米的石灰岩山地雨林。亚洲热带其它地区也有分布。
基本含义
- 指事物的根基或基础,也可指人物的根本或根源。
详细解释
- 成语“板根”源自于汉代文学家刘向的《说苑·安慎》:“孟子曰:‘人之有道也,犹木之有本根也。’”意思是说,人的道德修养就像树木的根一样,是一个人的根本所在。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事物的根基或基础,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物的根本或根源。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基础或根本,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物的根源。例如,在描述一个企业的成功时,可以说:“这家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辛勤努力,他们是公司发展的板根。”
故事起源
- 成语“板根”最早出现在刘向的《说苑·安慎》中,引用了孟子的话来表达人的道德修养就像树木的根一样重要。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成语结构
- 主体部分为“板根”,其中“板”表示坚实的木板,喻指事物的根基;“根”表示植物的根,喻指事物的基础。
例句
- 1. 这个项目的成功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齐心协力,他们是项目的板根。2. 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板根,没有坚实的学习基础,就无法取得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树木,树木的根深深地扎在地下,形成了坚实的基础,喻指事物的根基或基础。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成语“板根”相关的成语,例如“根深蒂固”、“根基深厚”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我生活的板根,没有他,我就无法生活。2. 初中生:这个班级的团结是我们的板根,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3. 高中生:知识是我们的板根,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4. 大学生:大学是我们人生的板根,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5. 成年人:家庭是我生活的板根,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家人的幸福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