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瑙纵歌节
拼音mù nǎo zòng gē jié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只要有场地,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一起进行目瑙纵歌,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集体歌舞。“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
歌节,村村寨寨都要举办目瑙纵歌。现在为了发展经济,发扬景颇文化,方便游客参与,当地政府有时也将时间略做调整。目瑙纵歌当初是为最大的太阳神“木代”而举行的隆重祭祀活动。在景颇山寨,目瑙纵歌按其内容可分为祭祀木代贵的“木代”目瑙,出征的“达如”目瑙,重大迎宾或节庆的“克拉”目瑙,祝寿举行的“柱罢丽”目瑙,起义时的“共润”目瑙等10种之多。
目瑙纵歌盛会历史悠久,源于美丽动人的传说:远古的时候,大地上的人们并不会跳"目瑙",只有天上的太阳神"木代"才会跳。有一年天空出现了9个太阳,不分昼夜的烧烤着大地,大地上河水被晒干,石头被晒炸,人类和各种鸟兽都面临死亡的绝境,就聚集在一起共商对策,公推百鸟到太阳宫去求太阳神。百鸟带上金银财宝,飞到太阳宫,请求太阳神每天只出一个太阳,并分出昼夜来。肩负拯救大地上的人类和生灵重任的百鸟,有幸参加了太阳宫里太阳神举行的"目瑙",并以优美的舞姿和歌喉博得太阳神的欢心,太阳神欣然答应了百鸟的请求,将9个太阳减去8个,只剩下如今的一个。百鸟返回大地时,见一棵黄果树上结满了香甜的黄果,百鸟一时高兴,便仿照太阳神的子女,在吃果子之前,聚集在一起推选孔雀做"瑙双"(即领跳者)在黄果树上欢快地跳起了"乌目瑙"(即"鸟目瑙")。宁贯娃的景颇族中神通广大的闯世英雄,被百鸟那欢快的舞蹈场面所吸引,便情不自禁地摹仿百鸟欢跳起来。不久,宁贯娃在木折省腊崩(景颇族的发祥地)日月祖宗山脚下,用手指划出平坦宽阔的“祥信央坝”作为目瑙纵歌舞场,举行了人间第一次目瑙纵歌盛会。从此,"目瑙纵歌"活动便广泛在景颇族地区流传开来。目瑙纵传说还有多个版本,以上传说见诸报道最多。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才思敏捷,能够即兴创作出优美的诗歌或歌曲。
详细解释
- 目瑙纵歌节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目瑙”指的是眼睛明亮,犀利的目光,意味着思维敏捷;“纵”指的是放纵,自由发挥的意思;“歌节”指的是歌曲的节奏和韵律。整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在即兴创作诗歌或歌曲时,思维敏捷,表达自如,能够自由发挥其才华。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诗人、作曲家或才华出众的艺术家;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即兴创作时展现出的才思敏捷。
故事起源
- 目瑙纵歌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文心雕龙·赋异文赋》一书中,作者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刘勰。这个成语在文中是用来赞美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形容他在创作诗歌时,思维敏捷,能够即兴创作出优美的歌曲。
成语结构
- 目瑙纵歌节是一个四字成语,每个字的意思都有着特定的含义,结合在一起形容一个人在即兴创作时的才华和表现。
例句
- 1. 他的才华真是目瑙纵歌节,每次即兴创作都让人赞叹不已。2. 这位诗人的作品都是目瑙纵歌节,读起来让人陶醉其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每个字的意思进行联想,例如“目瑙”联想为明亮的眼睛,而“纵歌节”联想为自由发挥的歌曲节奏。通过联想的方式记忆每个字的意思,再结合成语的整体含义,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音乐、诗歌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和音乐创作方式,以及不同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听老师在课堂上目瑙纵歌节地讲故事。2. 初中生:他的写作水平很高,每次作文都像目瑙纵歌节一样优美。3. 高中生:这位诗人的诗歌作品都是目瑙纵歌节,读来令人陶醉。4. 大学生:他在音乐创作上展现出了目瑙纵歌节的才华,每首歌都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