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杌
拼音mǎ wù
注音ㄇㄚˇ 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马兀 ”。坐具。大方凳。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库迎煮》:“其官私妓女……各雇赁银鞍闹妆马匹,借倩宅院及诸司人家虞候押番,及唤集閒僕浪子,引马随逐,各青绢白扇马兀供直。”《清通典·礼·嘉五》:“皇帝大驾卤簿:玉輦一、导盖一、……水瓶二、马杌一、交椅一。”亦称“ 马杌子 ”。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什物》:“《事物紺珠》有马杌二字。俗以方而大者为马杌子。”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声音高亢激昂,嘶哑刺耳。
详细解释
- 马杌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声音高亢激昂,嘶哑刺耳,通常表示情绪激动或者声音刺耳难听。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声音,可以用在各种情境中,比如形容一个人在争吵、喊叫、哭泣或者疾呼的时候的声音。
故事起源
- 马杌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叫做杌子的乐器,类似于现代的箜篌。这个乐器的声音激昂嘶哑,而且很难控制音调,所以人们用“马杌”来形容人的声音高亢激昂,嘶哑刺耳。
成语结构
- 成语“马杌”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马”和“杌”。其中,“马”是动物名词,表示马;“杌”是乐器名词,表示杌子。
例句
- 1. 他的声音像马杌一样,让人听了心烦意乱。2. 她在演讲时声音高亢激昂,简直像是一只马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马杌”与高亢激昂、嘶哑刺耳的声音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争吵或者喊叫时的声音就像是一只马杌一样。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形容声音的成语,比如“声如洪钟”、“声嘶力竭”等,以丰富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声音像马杌一样大,把我们吓了一跳。2. 初中生:老师在批评我们的时候声音像马杌一样刺耳。3. 高中生:比赛时他的呐喊声像马杌一样响亮,激励着我们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