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马法
拼音tóng mǎ fǎ
注音ㄊㄨㄙˊ ㄇㄚˇ ㄈ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按照马的骨法铸成的铜马模型。《东观汉记·马援传》:“ 孝武帝 时,善相马者 东门京 铸作铜马法献之,立马於 鲁班门 外,更名曰 金马门 ,臣既备数家骨法,以所得 骆越 铜铸以为马,高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詔置马 德阳殿 下。” 金 元好问 《杂诗》之一:“区区铜马法,徒识牝与驪。”
基本含义
- 指以法律的名义,违背法律的原则,做出不公正的判决或决定。
详细解释
- 铜马法源自古代中国的刑法。在古代,铜马是指一种刑具,用来对囚犯进行鞭刑。铜马法是指以法律的名义,却违背法律的原则,做出不公正的判决或决定。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以法律为借口,滥用权力,对人民进行不公正的对待。
使用场景
- 1. 在法律界或司法领域的讨论中,用于批评违背法律原则的判决或决定。2. 在社会舆论中,用于指责以权力为借口,对公民进行不公正的对待。
故事起源
- 铜马法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的刑法制度。古代的铜马是一种用来对囚犯进行鞭刑的刑具,因为铜马表面光滑,所以囚犯被鞭打后不会留下伤痕,这样刑罚看起来并没有违背法律的原则。然而,这种刑罚实际上是违背了法律的公正原则,因此,人们用“铜马法”来形容违背法律原则的判决或决定。
成语结构
- 铜马法的结构是“形容词 + 名词 + 动词”。其中,“铜马”是形容词短语,表示违背法律原则;“法”是名词,表示法律;“做出”是动词短语,表示判决或决定。
例句
- 1. 这个案件的判决完全是铜马法,明明有证据证明被告无罪,却判了他有罪。2. 这个政府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借口,却滥用权力对待持不同政见的人,真是铜马法。
记忆技巧
- 将“铜马法”与古代的铜马刑具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法官坐在铜马上,做出不公正的判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1. 了解中国古代的刑法制度,了解铜马刑具的使用方式和历史背景。2. 学习其他与法律和司法相关的成语,如“判若两人”、“以眼还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今天在课堂上用铜马法来形容不公正的判决。2. 初中生:我读了一篇新闻报道,里面揭露了一起铜马法的案件。3. 高中生:在法律课上,我们学习了铜马法的概念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