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盭
拼音miù lì
注音ㄇㄧㄨˋ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谬戾 ”。
基本含义
- 指言语荒谬、无理,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
详细解释
- 谬盭是一个贬义词,用来形容言语荒谬、无理且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语的不可信性和不可靠性,常用来批评、讽刺或嘲笑那些说话不负责任的人。
使用场景
- 谬盭这个成语常常出现在讨论或辩论中,用来指责对方说话不实、不准确或无根据。它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些荒唐的传闻、谣言或谎言。
故事起源
- 《庄子·秋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告诉庄子说他在桃花源中看到了一只鱼,而这只鱼的长度超过了九千里。庄子对这个人的话不置可否,但他的朋友却相信了这个人的谬言。庄子听到后说:“你也相信了吗?这是谬盭!”这个故事告诉了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胡言乱语,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成语结构
- 谬盭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谬意为错误、荒谬,盭意为言语、说话。
例句
- 1. 他的说辞完全是谬盭,没有任何根据。2. 不要相信那些谬盭的传闻,要多做调查,找到真相。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谬盭”这个成语拆分为两部分进行记忆。谬意为错误、荒谬,可以联想为“谎言”,而盭意为言语、说话,可以联想为“口”。所以,谬盭就是指人们说的荒谬的谎言。
延伸学习
- 学习成语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例句来帮助理解和记忆。此外,还可以了解其他与“谬盭”意义相近或相反的成语,例如“真知灼见”、“真理大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说他有一只会说话的猫,但我们都知道那只是谬盭。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相信科学,不要轻易相信谬盭的传言。3. 高中生:政治家的演讲中常常充斥着谬盭,需要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4. 大学生:在学术界,不能随意发表谬盭的观点,需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5. 成年人: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的谬盭,要多思考、多辨别真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