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论讬在词典中的解释
lùntuō

论讬

拼音lùn tuō

注音ㄌㄨㄣˋ ㄊㄨㄛ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论托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在交流、讨论时,以真诚、诚恳的态度相互讲话,不讲虚伪、假话。

详细解释

  • 论讬是由《论语·子张》中的一段话演变而来。原文是:“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悲色。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杞、宋、卫三人而家给。……’子曰:‘夫三子者,何以异于丧事?’”这段话中的“无喜色;三已之,无悲色”即是指令尹子文在任职期间不因得意而露出喜色,并且离任时也不因失意而露出悲色。后来,人们将“无喜色;三已之,无悲色”引申为交流时不说虚假话,真诚坦率。

使用场景

  • 论讬常用于形容人们在交流、讨论时,以真诚、诚恳的态度相互讲话,不讲虚伪、假话。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口是心非、言行不一致的人。

故事起源

  • 论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孔子时代。孔子曾经对令尹子文的三次离任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子张对此感到疑惑,于是问孔子:“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悲色。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杞、宋、卫三人而家给。……夫三子者,何以异于丧事?”孔子的回答引申出了论讬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论讬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词序。

例句

  • 1. 在团队讨论中,大家都要论讬,不要隐瞒真实情况。2. 他说话一直很直接,很论讬,大家都很喜欢和他交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论讬的发音“lùn tuō”与“论说”进行联想,这样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

  • 想要更深入了解论讬的使用和相关故事,可以阅读《论语》中的相关章节,以及相关的文化解读和研究。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在交流时论讬,不说谎话。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在班会上论讬,不掩饰自己的困难。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我们要用论讬的态度陈述自己的观点。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大家要相互论讬,不做假装的表达。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以论讬的态度与同事进行沟通,不说虚假话。

拆字解意

论讬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