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找篱在词典中的解释
zhǎo

找篱

拼音zhǎo lí

注音ㄓㄠˇ ㄌ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即笊篱。用竹篾、柳条、金属丝等编成能漏水的杓形用具。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找篱三把,价一分五釐。”参见“ 笊篱 ”。

基本含义

  • 指寻求借口或找到理由来逃避责任或推卸义务。

详细解释

  • 找篱原指在篱笆上找缺口,通过缺口逃避追捕。后来引申为寻找借口或找到理由来逃避责任或推卸义务的行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为了不承担责任而找各种借口或理由来推脱。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民间故事《捉放曹》。故事讲述了曹操逃避被杀的情节,曹操在逃亡途中发现一片篱笆,他发现篱笆上有一处缺口,于是他找到了一个逃脱的机会,成功地逃避了追捕。后来,人们就用“找篱”来形容寻找借口逃避责任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总是找篱,从不愿意承担自己的错误。2. 这位领导官员找了很多借口来推脱自己的责任,真是太会找篱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找篱”与逃避责任的行为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在篱笆上找缺口逃脱,通过这个图像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责任相关的成语,如“推卸责任”、“逃避责任”等,以加深对责任和承担义务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没有完成作业是因为我找不到铅笔,这是找篱吗?2. 初中生:他总是找篱,从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3. 高中生:政府官员找篱,推卸责任,导致问题无法解决。

拆字解意

找篱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