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
拼音liú dòng xì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定义
流动性(Liquidity):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股票的流动性大于房地产。
详细解释
概述
流动性(Liquidity )有三种用法或涵义,一是指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指在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的多少。2007年全年一直到2008年8月的流动性过剩就是指有过多的货币投放量,这些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就有了投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通货膨胀危险。造成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来自于中国不断推升的贸易顺差,出口企业不断把收回的美元兑换给国家,国家就得不断向经济体系投放人民币,这就造成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
然而,在目前的经济危机影响下,国内的流动性过剩已经转变为潜在的流动性不足问题。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并且出台多项措施以防止通货紧缩的风险。
在股票市场,我们提到流动性就整个市场而言指参与交易资金相对于股票供给的多少,这里的资金包括场内资金,既己购买了股票的资金,也就是总流通市值,以及场外资金,就是还在股票帐户里准备随时入场的资金。如果在股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或交易资金增长速度快于股票供给增长速度的话,即便公司盈利不变,也会导致股价上涨,反之亦然,这是很简单的需求供给关系,但这种股价上涨是有限度的,受过多或叫过剩的资金追捧导致股价过度上涨而没有业绩支撑,终难持久,这种资金就是我们常说的热钱。
上面两种流动性多数情况下会有关联,既经济出现流动性过剩通常会引发股票市场的流动性过剩,所以当国家开始收紧银根时,股票市场就会失去资金供给,表现不佳。
针对于个股,流动性是另一个概念,指股票买卖活动的难易,也就是说我买了这支股票后是否容易卖出,我们常说这支股票流动性很差,就是指很难按理想价格卖出,所以流动性差的股票多是小盘股或高度控盘的股票,是不适合大资金运作的,即便买完之后股价涨上去了,但卖不掉,对于大资金风险更大,所以他们更愿意在流动性很好的大盘股里运作,那里交投活跃,大量买卖也不会引起股价明显变动。不过中小投资者就自由很多了,由于资金量少,可以有很多选择。
流动性风险
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以上是关于金融机构和经济实体所存在的流动性风险。 除了这些风险外,对于任何投资工具而言,也存在流动性风险。投资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在需要卖出所投资的投资物时,面临的变现困难和不能在适当或期望的价格上变现的风险。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基本含义
- 指事物的流动性质,即能够自由流动或变动的特性。
详细解释
- 流动性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可变性和可调整性。它描述了事物的变动、流动和适应性。在经济学中,流动性指的是资产或市场的可买卖性和可转化性。在生活中,流动性可以指人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使用场景
- 流动性这个词语在经济学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经济学中,流动性是评估市场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资产的可变现程度。在生活中,流动性可以用于描述人的适应能力和变通能力。
故事起源
- 流动性这个词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据词语的字义和概念而形成的。
成语结构
- 流动性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很高,你可以很容易地买卖股票。2. 这种资产的流动性很差,不容易变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流动性与水的流动联系起来记忆。想象一下水流动的形象,将流动性与流动的特性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经济学中的流动性概念,了解不同资产的流动性特点以及对市场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河水的流动性很大,它可以顺流而下,也可以逆流而上。2. 初中生:在经济学中,流动性是市场的重要指标,影响着市场的交易活跃程度。3. 高中生:这个资产的流动性很低,不容易变现,需要长时间才能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