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悖
拼音xiāo bèi
注音ㄒㄧㄠ ㄅ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叛逆。《北史·李平传》:“ 冀州 刺史 京兆王 愉 反於 信都 ,以 平 为持节,都督北讨诸军事、行 冀州 以讨之。 宣武 临 式乾殿 劳遣 平 ,因曰:‘何图今日,言及斯事!’歔欷流涕。 平 对曰:‘ 愉 天迷其心,构此梟悖。’”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行为反常,做事不合常理。
详细解释
- 枭,指猫头鹰,有着聪明、狡猾的形象;悖,指背离常理、违反道义。枭悖形容人的行为反常,做事不合常理,违背道德规范。
使用场景
- 枭悖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违反常理,做事不合情理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做事不择手段、不顾后果的人。
故事起源
- 枭悖一词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列御寇》。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鲍叔牙的贤臣,他因为忠诚于国家,不畏强权,被齐桓公重用。一次,齐桓公向鲍叔牙请教如何治理国家,鲍叔牙告诉他要以道义为准则,不能做出违背常理的事情。齐桓公听后却不以为然,认为鲍叔牙的建议太过理想主义,于是鲍叔牙说了一句“枭悖之言”,意思是猫头鹰背离常理的话语。从此,枭悖一词成为了形容人行为反常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枭悖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的言行枭悖,无法得到大家的认同。2. 这种做法实在是太枭悖了,完全违背了道德准则。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枭悖的两个字形象化,将猫头鹰和背离常理的意思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只猫头鹰站在头上,背离常理的情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人行为反常的成语,如“荒唐”、“脱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真是太枭悖了,竟然把作业偷偷丢掉了。2. 初中生:他的举动太枭悖了,为了赢得比赛,竟然采取了不光彩的手段。3. 高中生:这个政府的政策真是太枭悖了,完全违背了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