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节
拼音chéng jié
注音ㄔㄥˊ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忠诚不渝的节操。《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东平 刘公干 ,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隋书·杨素传》:“早建殊勋,夙著诚节。”《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通天元年》:“ 鹿城 主簿 宗城 潘好礼 ,著论,称 有功 蹈道依仁,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
基本含义
- 指人具备诚实、正直、忠诚的品质,坚守道义,不屈服于外界的诱惑和压力。
详细解释
- 诚节是由“诚”和“节”两个字组成。诚意指诚实、真实的态度和行为;节指坚守原则、不屈从于外界的诱惑。诚节的含义是指一个人具备真诚、正直的品质,不轻易违背道义,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
使用场景
- 诚节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忠诚正直、坚守原则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此外,也可以用于批评那些不诚实、不正直、不忠诚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中有一则关于诚节的故事。故事中,楚国的大夫子胥为了报答国君对其的恩情,毅然决然地割下自己的股肉献给国君。这个故事表达了胥子对国君的忠诚和诚实,成为了后来“诚节”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例句
- 1. 他在面对贪污的机会时,表现出了诚节的品质。2. 她的诚节精神让人佩服,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诚节的“诚”字,和“诚实”、“诚恳”等词语有关。同时,可以将“节”字联想到坚守原则、不屈从于诱惑的意义。通过联想和反复使用,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诚节相关的成语,如“忠诚”、“正直”、“忠贞不渝”等,可以进一步拓展对忠诚、正直等品质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诚节的好同学,从不撒谎。2. 初中生:在考试中,我们应该诚节地回答问题,不要作弊。3. 高中生:面对诱惑,我们要保持诚节的品质,不轻易放弃自己的原则。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诚节的品质,对学术诚实,不抄袭。5. 成年人:在职场上,诚节是一个重要的品质,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