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臆断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àn

臆断

拼音yì duàn

注音ㄧˋ ㄉ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臆断 yìduàn
    [groundless conclusion] 主观地判断、推断
    妄加臆断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英文翻译

  • 1.assume; suppose

详细解释

  • (1).凭臆测而下的决断。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世人信其臆断,仗其短见,自谓所度,事无差错。”《梁书·文学传上·庾肩吾》:“故胸驰臆断之侣,好名忘实之类,方分肉於仁兽,逞 郤克 於 邯郸 ,入鲍忘臭,効尤致祸。”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 世南 尝以语士大夫间,有云恐出臆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汉 儒或执旧文,过于信传; 宋 儒或凭臆断,勇于改经。”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全书的结论》:“有些观点是错误的,最突出的是从打破文字的束缚走到另一个极端,轻视文字的社会性,常常歪曲文字所表达的概念,来迎合自己的主观臆断。”
    (2).主观地判断。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而管窥诸生,臆断瞽説。” 唐 欧阳詹 《怀州应宏词试片言折狱论》:“岂无独见而可臆断?” 宋 苏轼 《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未可以《春秋》内所无者,臆断为无其事也。” 许杰 《蚁蛭》:“我们的工作成绩,究竟有了什么结果,自己也不敢臆断。”

基本含义

  • 凭主观臆测而下断定论。

详细解释

  • 臆断是由“臆”和“断”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臆指主观的、没有根据的猜测,断指确定、下结论。臆断指的是凭借主观臆测而下断定论,没有确凿的证据或理由支持。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主观臆测、妄加判断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臆断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各种场合,特别是在讨论问题时,提醒人们要避免凭主观臆测下断定论。例如,在辩论中,可以用臆断来指责对方没有充分的证据而妄下结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臆断来提醒自己和他人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不要轻易下结论。

故事起源

  • 臆断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它是根据汉语词汇中的“臆”和“断”两个字的含义而形成的。这两个字都是常用的汉字,它们的含义很容易理解,所以臆断这个成语的意义也很容易理解。

成语结构

  • 臆断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臆”是动词,表示主观臆测;“断”是动词,表示下结论。整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他没有任何证据,却臆断对方的意图。2. 不要凭空臆断,要有充分的证据。3. 这个问题我们不能臆断,需要进一步调查。

记忆技巧

  • 记忆臆断这个成语可以使用以下技巧:1. 将“臆”字和“断”字分开记忆,先记住它们的基本含义。2. 想象一个人凭空臆测,然后下断定论的场景,将这个场景与臆断成语联系起来。3. 反复阅读和使用臆断这个成语,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1. 深入了解汉字“臆”和“断”的更多含义和用法。2. 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例如“妄断”、“主观臆测”等。3. 阅读相关的文章或故事,了解臆断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老师凭空臆断我的能力。2. 初中生:别人对我未来的评价只是凭主观臆测,我要靠自己努力证明。3. 高中生:在做科学研究时,不能凭臆断而忽视实验数据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