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饷
拼音wǔ xiǎng
注音ㄨˇ ㄒㄧ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午饭。 宋 陆游 《杂赋》诗:“櫛髮晨兴后,宽腰午餉餘。” 宋 陆游 《夏日》诗:“米粣解包供午餉,萍齏傍枕析朝酲。”
基本含义
- 午饭时间
详细解释
- 午饷是指午餐时间,特指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后的午餐时间。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工作或学习中的午餐时间,也可以用于询问他人的午餐时间。
故事起源
- 午饷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当时的官员和士人在午餐时间会聚集在一起,吃饭的时间成为了午饷。后来,这个词逐渐扩大到普通百姓的午餐时间。
成语结构
- 由“午”和“饷”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我们公司的午饷时间是12点半。2. 学校的午饷时间是12点到1点。3. 你知道他们的午饷时间吗?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午饷与午餐时间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中期待的午餐时间,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的午餐文化,比如不同地区的午餐食物特色,以及午餐对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午饷时间,因为可以和同学一起吃饭。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午饷时间很短,只有半个小时。3. 高中生:每天的午饷时间是我放松的时刻,可以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