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
拼音sù shùn
注音ㄙㄨˋ ㄕ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1816-1861)清末官员。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任户部尚书,得咸丰帝信用。建议重用曾国藩等,镇压太平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参与对外交涉,拒绝沙俄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咸丰帝病死,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祺祥政变时被杀。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行为举止庄重恭敬,遵守规矩,符合礼仪。
详细解释
- 肃顺是由“肃”和“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肃的意思是庄重、恭敬,顺的意思是顺从、遵守。肃顺形容一个人言行举止庄重恭敬,遵守规矩,符合礼仪。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准则,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于礼仪和规矩的重视。
使用场景
- 肃顺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庄重恭敬,遵守规矩,符合礼仪。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公共场合的表现,比如在会议上肃顺地听取他人发言,或者在宴会上肃顺地行礼。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长辈或上级的尊敬和顺从,比如肃顺地向长辈问候或者向上级请示。
故事起源
- 肃顺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故事中,魏其武安侯是魏国的一位官员,他在任期间非常肃顺,不敢越雷池一步,严格遵守礼仪和规矩。因此,他深受人们的尊敬和敬仰,成为了肃顺这个成语的典型代表。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前面的字是“肃”,后面的字是“顺”。
例句
- 1. 他肃顺地向长辈行礼,赢得了大家的尊敬。2. 在会议上,他肃顺地听取他人发言,表现得非常有礼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得笔直,行走时步伐庄重,举止恭敬,这样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记忆“肃顺”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礼仪和规矩相关的成语,比如“安分守己”、“守纪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肃顺地排队,不要插队。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肃顺地对待老师和同学。3. 高中生:在学校的活动中,我们要肃顺地行动,不违反规定。4. 大学生:在参加毕业典礼时,我们要肃顺地穿着整齐,庄重地接受毕业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