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静民在词典中的解释
jìngmín

静民

拼音jìng mín

注音ㄐㄧㄥˋ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安定民心。《逸周书·谥法》:“大虑静民曰定。” 朱右曾 校释:“静,安也。”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保持心境平静,不被外界干扰和影响。

详细解释

  • 成语“静民”由“静”和“民”两个字组成。其中,“静”表示安静、平静,指心境平和,不被外界干扰;“民”表示人民、众人,指广大民众。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所干扰,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力。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用于表达对某人的称赞,也可以用于自我提醒和鼓励。

故事起源

  • 成语“静民”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下》一篇文章中。文章讲述了孟子和公孙丑的一次对话,公孙丑问孟子如何能够做到不受他人的影响和干扰,孟子回答说:“吾静而民莫不静,吾宁而民莫不宁。”意思是说如果自己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那么周围的人也会受到影响而变得平静和宁静。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定的固定结构。

例句

  • 1. 他在困难的时候能够保持静民的心态。2. 只有保持静民的心境,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安静”的意思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成语“静民”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安静和平静。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心静如水”、“宁静致远”等,以扩大对于平静和宁静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要学会静民,不受同学们的干扰。中学生:考试时要保持静民,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大学生:身处大学的喧嚣环境中,要学会静民,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成年人: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保持静民的心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拆字解意

静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