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订定在词典中的解释
dìngdìng

订定

拼音dìng dìng

注音ㄉㄧㄥˋ ㄉㄧ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修订;校定。《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乃著《九经要义》百卷,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 明 宋濂 《<孝经集善>序》:“ 元 室之初, 吴文正公 出于 临川 ,又以今文为正,颇遵刊误章目,重加订定,而为之训解,其旨益明而无遗憾矣。”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我幸而藏着原本,现在订定标点,照样的抄录在这里。”
    (2).订立定当。 清 曾纪泽 《携带参赞官暂赴俄都片》:“臣查 中 俄 约章虽经订定,而交涉未完,案件尚多。” 蔡锷 《致袁世凯电》:“拟请中央将选举章程订定颁行,以便遵照办理。” 徐特立 《整顿第一女师之计划》:“订定科学成绩考查法。”
    (3).约定。 鲁迅 《华盖集·“碰壁”之后》:“底下是请教员开一个会,出来维持的意思的话,订定的时间是当日下午四点钟。”

近义词

  • 拟订、制订、制定

英文翻译

  • 1.【经】 stipulate; stipulation

基本含义

  • 订定指确定、制定某项计划、规定或法律等。

详细解释

  • 订定是由“订”和“定”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订”表示确定、约定,“定”表示确定、规定。订定的意思是通过约定或规定来制定某项计划、规则或法律等。这个成语强调了确定性和规范性。

使用场景

  • 订定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制定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计划方案等的过程。它可以指政府、组织、企业或个人根据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则或计划。此外,订定也可以用于表示双方达成协议或约定。

故事起源

  • 关于订定的故事起源较为模糊,但这个成语的含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秩序和规范有关。在古代,制定规章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以确保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成语结构

  • 订定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订”作为动词,表示确定、约定;“定”作为动词,表示确定、规定。

例句

  • 1. 政府订定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2. 学校订定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以保证公平公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在桌前订购一份定制的计划书,他们通过约定和规定来确定计划的内容。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订定相关的成语,如“订婚”、“订阅”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订定了每天读书的时间,我们要按时读书。2. 初中生:学校订定了新的校规,我们要遵守。3. 高中生:政府订定了新的教育政策,以提高教育质量。4. 大学生:公司订定了新的工作流程,以提高效率。

拆字解意

订定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