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寇攘在词典中的解释
kòurǎng

寇攘

拼音kòu rǎng

注音ㄎㄡˋ ㄖ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劫掠;侵扰。《书·费誓》:“无敢寇攘,踰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有常刑。” 孔 传:“军人无敢暴劫人。” 宋 岳飞 《奏乞复襄阳札子》:“今外有 金 敌之寇攘,内有 杨么 之窃发。”
    (2).引申指由兵匪劫掠侵夺所造成的祸乱。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赖上威灵,致寇攘之熄灭;属时休庆,获稼穡之丰登。”

基本含义

  • 指敌寇侵扰,国家受到外敌入侵的意思。

详细解释

  • 寇攘一词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寇攘者,寇强也。”意指外敌入侵,侵扰国家的行为。寇攘强调的是国家受到外敌侵害的情况,表达了对国家安全和繁荣的忧虑。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或受到外来势力的干扰。也可用于形容个人遭受外界干扰或侵犯。

故事起源

  • 寇攘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描述了齐国遭受外敌入侵的情景。在这个故事中,齐国受到寇强侵袭,国家安危岌岌可危。这个故事成为了寇攘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寇攘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寇”指外敌,侵略者,“攘”指驱逐,消除。

例句

  • 1. 在历史上,中国曾多次遭受寇攘之苦。2. 这个国家经历了长期的寇攘,最终才恢复了和平与繁荣。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寇攘看作是“寇强”,寇即为强盗,攘即为驱逐。通过将两个字的含义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寇攘相关的历史事件,如中国古代的战争和侵略,以及对外来入侵的抵抗和反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不让外敌对我们进行寇攘。2. 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了很多关于寇攘的故事,感受到了祖国的坚强和抵抗外敌的勇气。3. 高中生:在学习中外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中国曾经历过的寇攘之痛,也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安定。

拆字解意

寇攘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