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封壤在词典中的解释
fēngrǎng

封壤

拼音fēng rǎng

注音ㄈㄥ ㄖ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 (1).疆域;疆界。 南朝 齐 谢朓 《与江水曹至干滨戏》诗:“别后能相思,何嗟异封壤。”《旧唐书·德宗纪下》:“﹝ 吴少诚 ﹞凶狡成性,扇构多端,擅动甲兵,暴越封壤。”
    (2).土堆。《太平御览》卷九四七引《符子》:“羣蚁曰:‘彼(指东海之鼇)之冠山何异我之戴粒,逍遥封壤之巔,伏乎窟穴也。’”
    (3).培土。 唐 韦应物 《西涧种柳》诗:“封壤自人力,生条在阳春。”

基本含义

  • 指用土块或其他材料封住水源,使水流停止,比喻阻止事物的发展或扩大。

详细解释

  • 成语“封壤”源自古代治理水利的一种方法,即用土块或其他材料封堵水源,使水流停止。这个成语引申为阻止事物的发展或扩大。它常用来形容阻止某种不好的情况的发展,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阻止危险、阻碍局势恶化、遏制问题扩大等情况。比如:封壤疫情、封壤传言、封壤事态等。

故事起源

  • 封壤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封壤之后,国人莫敢言。”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73年,当时鲁国国君襄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公子诸葛封住了水源,以阻止人们流泪悼念,表现出对父亲的忠诚。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阻止事物的发展。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动词“封”表示封住,名词“壤”表示水源。

例句

  • 1. 为了防止谣言的传播,政府采取了封壤措施。2. 领导及时采取措施,成功地封壤了可能导致事态恶化的因素。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封壤”联想为封住水源的行为,用来阻止水流。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用土块或其他材料堵住水源,使水流停止,从而阻止水流的扩大。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你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水利工程相关的成语,例如“堵塞”、“泄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及时封壤了我的玩具,让我不再乱扔。2. 初中生:老师通过封壤传言,保护了学生的隐私。3. 高中生:政府迅速采取措施,封壤了可能引发动乱的因素。4. 大学生:封壤疫情是我们抗击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

拆字解意

封壤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