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楯
拼音hòu dùn
注音ㄏㄡˋ ㄉ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后盾。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斯密亚丹学说》:“况乎今日帝国主义日行,各国之民业,皆以政府为后楯,以出而竞于世界。”参见“ 后盾 ”。
基本含义
- 后方的支撑物,比喻在危难时刻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或事物。
详细解释
- 后楯原指箭靶后面的支撑物,用来支撑箭靶,使其不会倒下。后楯在成语中引申为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困境中有人或事物给予帮助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在困难时刻有人或事物给予帮助和支持的情况。可以用来表达感激之情,也可以用来形容在困境中有人挺身而出的英勇行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又引兵东略楚地,攻下郢,项羽自号为西楚霸王。霸王之名,天下共闻,诸侯咸朝,莫敢当者。然项羽所以能有此名者,以楚人多以为后楯者也。”故事中的“后楯”形象地表现了楚人对项羽的支持和帮助,使其成为霸王。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后楯”,谓语为“是”。
例句
- 1.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成为了我的后楯。2. 这个团队是我事业上的后楯,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无法取得成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后楯”想象成一根坚固的支柱,用来支撑箭靶,表示在困难时刻有人或事物给予支持和帮助。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金石为开”、“雪中送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比赛中跌倒了,但是我的朋友及时赶来,成为了我的后楯。2. 初中生:老师在我迷茫的时候给予了我很多帮助,她是我的后楯。3. 高中生:在我备战高考的时候,父母一直在我身后默默支持,他们是我的后楯。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的合作伙伴一直给予我很多帮助,他是我的后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