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衞之音
拼音zhèng wèi zhī yīn
注音
繁体鄭衞之音
基本解释
1. 春秋 战国 时 郑 卫 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礼记·乐记》:“ 郑 衞 之音,乱世之音也。”
2.泛指淫靡的音乐。《后汉书·循吏传序》:“﹝ 光武 ﹞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 郑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 郑 衞 之音,未尝一经於耳。”
3.指靡丽的文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 梁 孝元 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纪》,无一篇见録者,亦以不偶於世,无 郑 卫 之音故也。”参见“ 郑声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恳切,声音激昂有力,能够打动人心。
详细解释
- 郑衞,古代国家之名;之音,指声音。成语“郑衞之音”形容说话或演讲时的声音慷慨激昂,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感动。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演讲、辩论、鼓舞士气等情景下的慷慨激昂的声音。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与刘邦争霸的故事。刘邦与项羽在战争中相遇,刘邦对项羽说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话,激励士气,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中的慷慨激昂的言辞被形容为“郑衞之音”。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例句
- 1. 演讲者的郑衞之音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2. 他的辩论技巧和郑衞之音让他在辩论赛中脱颖而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郑衞之音”与慷慨激昂的演讲声音联系起来,想象演讲者站在高台上,声音洪亮有力,能够打动人心。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演讲、辩论相关的成语,如“辞章之士”、“辞害之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讲台上郑衞之音,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2. 初中生:演讲比赛中,他的郑衞之音让观众们热血沸腾。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中,他运用郑衞之音,成功地击败了对手。4. 大学生:在毕业典礼上,校长的郑衞之音让我们倍感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