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寒馁在词典中的解释
hánněi

寒馁

拼音hán něi

注音ㄏㄢˊ ㄣㄟˇ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饥寒。 晋 陶潜 《杂诗》之八:“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唐 沉既济 《枕中记》:“吾家 山 东,有良田五顷,足以御寒馁,何苦求禄?” 唐 陆龟蒙 《送小鸡山樵人序》:“不忍见儿孙寒馁之色。”

基本含义

  • 形容饥寒交迫,生活困苦。

详细解释

  • 寒馁是由“寒”和“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寒指寒冷,馁指饥饿。寒馁一词形容生活极度贫困,饥寒交迫的境况。

使用场景

  • 寒馁一词多用于描述生活困苦,物质匮乏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贫困的人们、困难时期的生活条件等。

故事起源

  • 寒馁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据记载,战国时期,卫国将军骠骑因为国家贫困,生活困苦,他的家人甚至没有足够的衣食。骠骑的儿子问他:“父亲,我们这样的生活算是什么?”骠骑回答说:“这就是寒馁。”从此,寒馁一词成为形容生活贫困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寒馁是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家境贫寒,常年寒馁。2. 在那个困难的年代,人们无法想象的是,他们每天都过着寒馁的生活。3. 尽管寒馁,但他仍然坚持读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寒冷”和“饥饿”这两个词,来记忆寒馁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物,生活非常困苦,这就是寒馁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贫困、生活困苦相关的成语,如“穷困潦倒”、“日不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里,有些孩子家里没有暖气,他们可能会过得很寒馁。2. 初中生:在某些贫困地区,一些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们的生活常常是寒馁的。3. 高中生:贫困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某些人虽然物质上不寒馁,但内心却极度贫困。

拆字解意

寒馁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