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语
拼音pì yǔ
注音ㄆㄧˋ ㄧㄩ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譬语 pìyǔ
[example] 用来打比方的话
详细解释
用来打比方的话。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四:“我们乡下人说发蒙叫‘穿牛鼻’,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譬语。”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编第一章:“这都是用来做譬语,表现着当时的农业好像已经有很高度的发展,但这些文字是不敢过于信任的。”
基本含义
- 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问题。类似于“比如说”。
详细解释
- 譬语是由“譬”和“语”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譬,意为比喻;语,意为言语。譬语的基本含义是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问题,用一种类似于“比如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解释事物。
使用场景
- 譬语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在表达中,当我们需要举例来解释一个观点或说明一个概念时,可以使用譬语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故事起源
- 譬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列传》中,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中国古代史书。故事讲述了平津侯韩信被任命为丞相后,他提出了一种新的政策,但是没有明确表达出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韩信回答说:“君子之言,莫非譬喻。”即意味着他用比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直接说出来。后来,这个故事就演变成了成语“譬语”。
成语结构
- 譬语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但通常以“譬”开头,以“语”结尾。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用譬语来解释问题,让人很容易理解。2. 老师用了很多譬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3. 我们可以通过譬语来说明这个观点的重要性。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譬语”记忆成“比喻的话语”,并联想到使用比喻来解释问题的情景。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比如”、“譬如”等,来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譬语来解释问题,让我更容易理解了。2. 初中生:我喜欢用譬语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让别人更能明白我在说什么。3. 高中生:写作时,我会尽量使用譬语来丰富我的文章,使之更有说服力。4. 大学生:在演讲或辩论中,我会运用譬语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说服力。